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VD主要表现为高级神经活动的智能障碍,特别是认知功能障碍,包括学习、记忆、思维等障碍,以及失语、失用、失认等神经心理学症状、体征。目前对VD的生理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许多神经肽,如: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等都与学习、记忆有关。但至目前为止,尚无研究报道醒脑静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内SS、AVP含量的改变有影响,及醒脑静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是否与改变大脑各部位SS、AVP的含量有关。本研究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中的SS、AVP含量进行分析,观察醒脑静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脑内SS、AVP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血管性痴呆脑脊液生物化学的变化,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对醒脑静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价值作进一步探讨。对象与方法:选用封闭群纯种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300~350)g,鼠龄(10~12)月。将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即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2ml/kg,ip;将16只血管性痴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生理盐水2ml/kg,ip;醒脑静组(8只),醒脑静注射液2ml/kg,ip。术后当天即用药,连续给药15天。造模后1周开始做水迷宫试验,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续测试3d(共计6次),比较各组逃避潜伏期的长短及跨越平台次数,作为其学习、记忆指标。各组动物在给药15天后断头处死,取出全脑置沸生理盐水中煮5min,用滤纸吸干附着的液体后,分离出相应的额叶、颞叶、海马、丘脑及纹状体,吸水纸吸干附着液,分别称重,移入含1moL/L NaCl 1ml的匀浆管中充分匀浆,在室温下保持100min,再加入1moL/L NaOH 1ml,离心(3000r/min,20min),取上清液置-7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放免法测定海马、纹状体、大脑皮层内SS、AVP含量。所获数据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鼠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试验显示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应用醒脑静后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脑区的SS含量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虽然不同脑区AVP含量均有下降趋势,但是只有在颞叶和纹状体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探讨VD大鼠不同脑区的SS与AVP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VD模型组大鼠各脑区的SS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醒脑静组;不同脑区AVP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以颞叶、纹状体最显著(P<0.05),醒脑静能提高VD大鼠不同脑区SS与AVP含量(P<0.05或P<0.01)。本研究结果为血管性痴呆的生物化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为临床应用醒脑静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