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重症,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高达80%。由于主动脉解剖形态多变,分支血管众多,疾病本身亦存在复杂性因素,因此治疗上存在诸多困难。主动脉弓置换是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科治疗的目的,是用人造的血管替换病变的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从而保证全身血液供应。经典手术是在降主动脉内放置覆膜支架,以四分支人工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人工血管远端与降主动脉近端吻合,各个分支分别与主动脉弓上各个分支血管吻合。传统术式出血多、显露困难、并发症多。深低温停循环的体外循环技术是开展全主动脉弓置换的必要条件,该手术涉及麻醉、CT、超声心动图、手术室、体外循环等学科。随后出现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新技术。术中覆膜支架,是一种镍钛记忆金属支架被覆涤纶的人工血管,用于外科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主动脉弓部夹层的治疗。由于每例患者的主动脉弓及BT、LCCA、LSA三分支血管解剖关系、大小各存在差异,存在三分支支架位置固定,无法适用每一个病例,使得该支架不能完全和BT、LCCA、LSA三分支血管完全匹配,容易出现残余漏、假腔不闭合、支架移位及脱落,导致新的夹层出现,甚至增加手术难度。更是无法应对出现弓部解剖变异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的相关风险及改进其不足,出现了个体化组合支架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其应用单分支覆膜支架及分支血管内小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即个体化组合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该技术在术式及指征的选择上相对更灵活,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主动脉弓部夹层患者。但此种手术需要在术中探查主动脉内部结构后,才能最终准确的判断出主动脉内部结构,然后才能进行主动脉腔内支架的缝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时间和难度,使得手术风险增加。针对上述几种手术方式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使用3D打印技术复制病变模型,进行手术规划,术前既可以对患者病变解剖情况全方位了解,术中设计个体化覆膜支架应用精准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弓部夹层提供新的思路。即使用个体化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及其弓部分支血管。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病变模型,对主动脉夹层模型进行精确测量,获得BT、LCCA、LSA三分支血管与主动脉弓部空间解剖关系,进行手术规划,术中设计个体化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精准化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进行比较。方法:从2007年1月到2016年12月,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A组(n=25)接受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手术,和B组(n=15)接受个体化覆膜支架手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CT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进行随访,行主动脉CTA、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B组患者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A组(t=-5.248~40.868,均P<0.05)。两组患者一过性脑损伤发生率、手术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短期随访中恢复良好。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在术前进行手术规划,术中设计个体化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与目前应用的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技术相比较,主动脉弓部手术操作得到简化,大大降低手术风险,适用于大多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其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