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实现这项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疾病经济负担、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树立政府亲民爱民形象意义重大。因此说,实现这项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一项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活动。作为经济活动,首先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只要有持续的、稳定的、充足的资金做支撑,制度运行就有了基础。其次是补偿,就是研究以怎样的方式花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因种种原因,农村医疗保障没有得到重视,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农民疾病经济负担日益加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通过研究,最终真正把钱花好,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第三,研究如何控制医疗费用,当前这是个世界难题。不论是政府投入、农民缴费,还是社会捐助,都是社会财富,通过认真研究提出对策,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事业上,为新农合制度的健康持续运行提供保障。从这个思路出发,本文围绕新农合筹资、补偿、费用控制三个环节进行研究。但新农合制度作为中央政府主导施行的一项经济活动,不是孤立运行的,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的、历史的、国际的、现实的角度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鉴别、评判,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以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论文综述了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西部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及运行现状,剖析了西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重点对筹资、补偿、费用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借鉴国内外农村医疗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西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为实现西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提出10条意见建议,一是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增长机制,二是按照责任和能力对等的原则落实各级政府的筹资责任,三是明确农民缴费责任,四是坚持农民强制性参合,五是“双统筹”是西部新农合要施行的最佳补偿模式,六是提出预付制是西部新农合今后应实行的主要补偿方式;七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八是实行定点医疗机构末位淘汰制,九是实行双向转诊制,十是实行社保部门管理新农合体制。本文创新点有两个:一是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增长的筹资制度。社会财富是全体国民共同创造的,西部农民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有权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共同分享这个成果,开展新农合正是政府实现这一意图的具体体现。但由于西部地区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差距,对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贡献比较小,但在实现祖国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的政治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这里强调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是说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更不是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是强调必须与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定西部新农合筹资标准应以全国的经济总量为基数进行计算,对西部的资金缺口由中央财政以及省级财政予以弥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镇职工与农村居民、东部农民与西部农民在医疗保障待遇上的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公平。二是实行定点医疗机构末位淘汰制。新农合试点以来,医疗机构过度服务问题严重,抵消了新农合的成效。对这些问题虽经反复整治但效果不够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新农合管理机构心慈手软下不了决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从管理的角度,为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定点医疗机构末位淘汰制,即在一个县或一个市的范围内,每年对辖区内的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和组织考核,根据测评和考核结果,对综合指标排在倒数第一名的,取消一年定点资格,排名倒数第二名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被排在倒数第二的,取消一年定点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