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isha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可否认,客观世界本身存在许多界限不清的现象。所谓模糊性指的是客观事物在中间过渡领域呈现出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或含糊性(vagueness)。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提到的诸如大(小)、轻(重)、长(短)等相对概念都属于模糊现象的范畴。因此,本文中讨论的模糊性,实际上也就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毫无疑问,自然语言中所存在的模糊现象在语言学研究中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考虑因素。1965年,L.A.Zadeh博士提出的模糊集合概念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并广泛应用于系统工程、信息论乃至于语言学研究等诸多领域,从而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模糊语言学。国内对于模糊语言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由伍铁平教授在其所著《模糊语言初探》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不难发现,在语言研究过程中,过度依赖精确方法往往有可能产生一些看似完美却又不切实际的结论。而由此产生的困惑已使得模糊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当然,模糊学的应用在本文中也同样适用于科技英语翻译。众所周知,为了避免在理解过程中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或是产生歧义,科技英语文体在表达上强调确切性、清晰性及客观性。从翻译标准的角度看,“忠实性”的原则对于科技英语翻译显然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由此忽略科技翻译中模糊因素的存在。也就是说,翻译标准中的“忠实性”原则并不完全是绝对意义上的。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有必要经历一个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事实上,即使是客观世界存在的许多事物与现象对于我们人类而言也并不见得是完全确定的(甚至也包括语言中表述的某些“模糊概念”)。由此可见,我们这里所指的“忠实性”从本质上说其实也是一种模糊概念。鉴于语言模糊性表现出的各种复杂情况,通过引入模糊语言学的方法也为我们在科技英语翻译领域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视角。
其他文献
以谷氨酸和月桂醇为原料,用固体酸SnCl4@H2O/C为催化剂合成谷氨酸月桂醇酯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
摘要:本文对潘一东区主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施工工艺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注浆工程 施工工艺  1 工程概况  潘一东区矿井位于淮南市潘集区境内,距淮南市区约25公里,工业场地位于潘集镇东约8公里处。矿井由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设计,立井开拓。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Mt/a。井筒治水采用上冻下注的方式,即新生界松散层采用冻结法,基岩段采用地面预注浆法,矿井由淮南矿业集团投资建设,主井井筒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当网络传播已成为一种“零门槛”的传播方式的时候,人人都是新闻的采集者,人人也都可以成为事件的传播者,这已然是一个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你会发现来自四面八
罗迪·多伊尔(1958-)是一位爱尔兰当代作家。小说《一个叫亨利的名人》(AStarCalledHenry)是多伊尔1999年出版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通过讲述主人翁亨利在1901年至1921年爱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