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只有学生自己努力,学习才有真正的提高。生活中的大量知识,靠教师教是教不完的,主要靠自己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际中,不管是教师的成长还是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自主学习。为什么有的个体自主学习进行的较好,而有的进行的较差呢?这与个体对自主学习活动的监控与调节能力有关。这种能力就是元认知能力。首先提出元认知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udd Flavell),1976年,他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1981年,他对元认知作了更简练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它包含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它表现为主体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等定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其有效性、做补救措施等。在实际中,元认知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个体学习的关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得学会学习的关键,是终身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近几十年来,元认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就能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基础教育阶段的元认知教育是学生学习由他律到自主的一个过渡过程,该阶段的顺利进行对于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元认知”概念的产生、元认知的性质、元认知的作用等有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自身元认知能力、怎样帮助学生提高元认真能力做了积极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