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中印第安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生态整体主义解读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aozi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部蕴含生态意识的文本,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按时间顺序描绘了生活在北达科他州的齐佩瓦族印第安人在白人到来之后的生活。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以生态整体观为切入点,围绕小说的土地和文化两个主题,重点分析了传统印第安人与被白人同化了的印第安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及对其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唤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与重视。论文首先陈述了本文的研究基础,对《痕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生态整体主义理论及生态批评进行了白描式的介绍,涵盖了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判断标准以及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两大重要理论: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与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生态批评与生态整体主义的关系、生态批评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并阐明了运用此理论分析小说的合理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本文围绕小说的两个主题分别研究了传统印第安人与被同化的印第安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对芙乐和那那普什来说,土地是人类的家园,土地上的其他自然实体是人类的亲族。他们将自然作为印第安文化的标志。大自然既是印第安文化的象征,也是印第安人宗教信仰所崇拜的对象。然而,被白人同化了的宝兰等人在土地政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逐渐萌生了反生态思想,土地不再是他们的家园,而是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自然也不再是他们敬畏和崇拜的对象。在这种反生态意识的作用下,印第安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再次,本文对传统印第安人对维护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所做的努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芙乐与那那普什等人意识到被同化的族人的反生态意识给部落带来的灾难之后,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土地母亲的热爱和对本族文化的信仰,只有维护原有的生态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印第安人最终获得平静与安宁。本文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展现《痕迹》中印第安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路易斯·厄德里奇强调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无论是人类本身还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化都依靠自然而存在。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运用生态整体主义理论解读《痕迹》对提倡人类重新思考人与大自然关系,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黑人女权主义起源于70年代美国黑人女权运动,是女权主义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美国社会强加于黑人妇女身上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阶级偏见等多重压迫,揭示黑人妇女在这些压
目前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正是如火如荼。谭恩美在整个华裔美国文学界占有非常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位置。在成功出版了《喜福会》、《灶神之妻》、《百种神秘感官》、《正骨师的女
公示语是国际城市和旅游景点语言和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装点城市、景点,提升文化品位。中国经济腾飞,对外开放力度增加,使得中国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