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CBCT测量下领前磨牙牙根长度、颊舌径、近远中径及根管壁的厚度,计算使用1“、2“、3#P钻预备桩道后剩余根管壁厚度不小于0.8mm,0.9mm,1.0mm的概率,为临床桩修复以及成品桩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材料和方法]CBCT数据(NewTom3G QR-DVT9000,意大利)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90名患者,男52名,女48名,20~79岁,平均36岁,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各90颗。使用NNT软件分别测量下颌前磨牙牙根长度(釉牙骨质界最高点和根尖孔之间的距离),距根尖孔4,5,6,7,8,9mm牙根横截面的颊舌径、近远中径、根管颊侧壁、舌侧壁、近中壁和远中壁的厚度。计算牙根横截面颊舌径和近远中径的比率,牙根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的锥度,以及使用直径分别为0.7mm,0.9mm,1.1mm的1#、2#、3#P钻预备桩道后,计算剩余根管壁厚度不小于0.8mm,0.9mm,1.0mm的概率。采用三因素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发现下列根管壁的厚度的P25均小于1mm:下颌第一前磨牙距根尖孔4-6mm处的近中壁和远中壁,下颌第二前磨牙距根尖孔4mm处的近中壁以及距根尖孔4-6mm处的远中壁。下颌前磨牙性别不同对牙根直径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不同位置及不同方向对牙根直径有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有交互关系(P<0.05)。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根长分别为13.0±1.3mm和13.2±1.5mm。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牙根颊舌径和近远中径的比率为1.5-1.7。下颔第一、第二前磨牙牙根颊舌向的锥度分别为9°~12°和8.8°~14.8°,而近远中向的锥度分别为4.6°~8.1°和4.2°~8.3°,且锥度沿牙根根尖向逐渐增大。分析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使用1#、2#、3#P钻预备桩道后的剩余根管壁厚度,发现在距根尖孔6mm处有明显的转折点,颊舌向经3#P钻(直径为1.1mm)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不小于1mm的概率分别为94%和97%;而近远中向经1#P钻(直径为0.7mm)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壁厚度不小于1mm的概率分别仅为50%和69%。[结论]下颌前磨牙牙根的近远中径较窄,桩道预备前建议如下:1)最好采用CBCT测量根管壁厚度,计算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壁的厚度,评估桩修复的风险。2)在保证桩长度和牙冠高度的比值大于1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桩的长度,避免对根尖区薄弱根管壁的切削。3)尽量避免预备距根尖孔6mm以下的根管壁,并避免使用3#P钻或直径更大的器械。4)下颌第一前磨牙距根尖孔7-8mm处,可使用1#P钻,9mm处可使用2#P钻;下颌第二前磨牙距根尖孔6~7mm处可使用1#P钻,8-9mm处可使用2#P钻。5)椭圆形根管的桩道预备,尽量减少对近远中向根管壁的切削,保留原有的根管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