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Gercosporazeae-maydisTehon&Daniels)引起的世界性病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感病品种的推广种植,该病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国东华北春玉米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灰斑病最有效途径,而抗病育种的成效取决于对抗源的筛选鉴定及抗病遗传规律的认识。本文从抗玉米灰斑病种质筛选、利用回交导入系发掘与验证抗病基因位点、采用集团混合分组分析法寻找抗灰斑病相关分子标记等三个方面对玉米灰斑病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一年三点在灰斑病重发区,对66份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灰斑病鉴定,筛选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的材料有2、15、13、7、29份,分别占供试材料总数的3.1%、22.7%、19.7%、10.6%和43.9%。结合分析自交系所属种质类群,发现仅有PB类群种质表现为高抗或抗病,四平头、旅大红骨、PA、BSSS等类群种质多表现为感病或高感。(2)通过对(掖478×SH15)×掖478回交导入群体(BC4F4)人工接种玉米灰斑病菌,鉴定出6个抗病植株,验证了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培养灰斑病菌及人工注射孢子悬浮液接种方法的可操作性;采用SSR标记分析抗病植株的基因型,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在第3(3.08)、5(5.03)、8(8.05-8.06)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区段与玉米灰斑病抗性相关,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加性效应。(3)采用集团混合分组分析法,以10个抗病和10个感病玉米自交系分别构建抗病池和感病池。应用AFLP标记分析抗、感池,从10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54对多态性引物;进一步用组建抗、感池的20份自交系进行验证,检测到8个多态性标记;通过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将其中的AFLP标记(P51M38-200)转化为SCAR标记(Scar-100)。利用Scar-100标记对66份自交系进行标记基因型分析,结合田间抗性表型进行相关分析,证明Scar-100标记与抗灰斑病高度相关;对(掖478×SH15)×掖478回交群体(BC4F4)中的6个抗病植株进行标记基因型分析,发现其基因型与抗病表型一致。利用Mo17×黄早四分离群体(190个F2单株)和X178×B73重组近交系群体(181个F8家系),结合已有SSR标记连锁图谱,将Scar-100标记定位在第3(3.08)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umc1399-bnlg1754和umc1320-bnlg1754之间。Scar-100标记可能在抗玉米灰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