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量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前后穴位伏安曲线并对其特异性表现进行观察,研究人体在不同生命状态(生理、病理)下穴位特异性的非线性电阻显现规律,为穴位功能特异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观察痛经患者月经前后穴区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健康女性的差别,并与穴位非线性电阻进行相关分析,从穴区血流量变化的角度初步探讨人体生理、病理不同状态下穴位功能特异性非线性电阻显现的机理。 方法:应用高灵敏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50名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非经期(上次月经结束后10天至本次月经开始前7天内),经期(月经开始第1天),经后(月经结束后第2天),关元、十七椎及三阴交及其相应对照点伏安曲线,并与51名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用激光散斑血流仪检测23名痛经患者及19名健康志愿者前述各穴及对照点的血流灌注量,分析月经前后穴区血流量的变化,并对穴位伏安曲线与穴区血流量变化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非经期健康女性关元穴、十七椎及双侧三阴交穴四个穴点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与对照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经期健康女性左三阴交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右三阴交穴惯性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点;经后健康女性左三阴交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十七椎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 2.非经期痛经患者十七椎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右三阴交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及左三阴交穴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而关元穴减程伏安面积则显著大于对照点;经期痛经患者十七椎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经后痛经患者十七椎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 3.非经期痛经患者关元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显著大于健康女性志愿者,经后痛经患者关元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女性志愿者。 4.非经期健康女性左、右三阴交穴血流灌注量显著大于对照点;经期健康女性左三阴交和十七椎穴血流灌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点;经后健康女性左、右三阴交穴血流灌注量显著大于对照点。 5.非经期痛经患者右三阴交、十七椎穴血流灌注量显著大于对照点;经期痛经患者右三阴交、十七椎穴位血流灌注量显著大于对照点;经后痛经患者右、左三阴交、十七椎穴血流灌注量显著大于对照点。 6.痛经患者及健康女性的穴位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与穴区血流量均呈负相关,其中健康女性十七椎减程伏安面积与穴区血流量的相关系数r=-0.531、十七椎增程伏安面积与血流量的相关系数r=-0.528、健康女性右三阴交惯性面积与血流量的相关系数r=-0.514。 结论: 1.健康女性穴位伏安特性与对照点的差异在经期、经后表现较为明显,而在非经期则表现不明显。 2.与健康女性比较痛经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关元穴比十七椎、三阴交更能敏感反映痛经患者的病理变化。 3.穴区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点,表现出典型的穴位特异性。 4.穴区血流量与穴位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