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地图学是地图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是比较研究方法与地图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1987年,胡毓钜教授在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制图专业委员会暨夏季大连地图科学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地图学的概念。1988年,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测绘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比较地图学”作为测绘学的一个名词,被载入《测绘学名词》分册。这表明,比较地图学已被中国地图学界所关注和接受。此后,地图学的不同领域开始广泛使用比较方法进行研究,并相继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比较地图学的实质内容。在地图制图中,主体认识制图对象,获得其中相关知识是制图的前提。这个过程是主体把从制图物体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选择、筛选,形成以观念形态的知识的比较结论的过程。这也是抽象的过程。只有通过对地理事物客观的、辩证的比较,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建立地图模型,有助于使复杂系统简单化,而比较是建立模型的主要环节。地图符号和地图学概念的数学化表述,可使科学思维具有可比性。通过理论模型和经验事实的比较,可以改进模型,检验模型的真理性。地图应用的过程,更离不开各种比较方法的使用。可以说,比较地图学是理论地图学和应用地图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本文研究了比较地图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意义,阐述了比较地图学的理论和原则、方法与步骤,初步探讨了比较地图学的理论体系,并运用比较地图学的观点,对中国古代地图学进行了分期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比较地图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研究比较地图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探讨了比较地图学的理论和原则,从比较地图学的基本概念谈起,阐明了比较地图学的核心理论和比较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总结了比较地图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明确了比较时的主要步骤。第四部分是案例研究,运用比较地图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古代地图学进行了分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