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席夫碱金属化合物的发光性质导致重要用途从而被广泛地研究,尤其是席夫碱铂配合物已经被用作光传感器和发光二极管。而且,席夫碱铂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已经有了很多研究的工作,但是关于这些配合物的研究数据非常不完善。我们合成了新的配合物Pt(saloph) [(N,N’-bis(3-methoxy-salicylidene)-1, 2-phenylenediamine platinum(II)] ,并得到了它的单晶体(晶体编号为CCDC265459 in Cambridge Crystallographic Data Centre)。新型配合物Pt(saloph)的发光能有效地被氧气猝灭,因而有潜在的用途,如成为新型氧传感器材料。为了解释Pt(saloph)分子对光的吸收和发射有怎样的化学性质,比较实验得到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图,我们用计算化学理论来说明该席夫碱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电子跃迁和这些光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所有的计算都在Gaussian 03软件中完成的,在用B3LYP优化得到基态Pt(saloph)分子后,分别用CIS和TD-B3LYP得到激发态能量,其中铂原子的基组为LANL2DZ,其它原子的基组为6-31G或6-31G*。在考虑基组问题上,铂原子使用LANL2DZ为基组能够得到准确的激发态性质和几何结构。在这篇论文中,关于T1-Ti的能量转移是从最低三重态T1开始计算的。另一方面,荧光强度的计算是使用CIS方法优化激发态S1的分子结构。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得到了非常满意的结果,用CIS方法计算,基组6-31G计算得到的253.71 nm(ca. 39400 cm-1)和基组6-31G*计算得到的251.34 nm(ca. 40000 cm-1)与紫外光谱波长251 nm(ca.39800 cm-1)很接近,用方法TD-B3LYP和基组6-31G计算得到的吸收波长40400 cm-1(247 nm),26400 cm-1 (378 nm),25800 cm-1 (387 nm)与实验测得的紫外光谱39800 cm-1(251 nm),27300 cm-1(366 nm),26000 cm-1(385 nm)也很一致。首先,比较了实际和理论的紫外吸收光谱(S0-Si)和荧光发射光谱(S1→S0),发现S0→S1跃迁有三种能量转移途径HOMO-2→LUMO,HOMO-1→LUMO和HOMO→LUMO,并指出吸收光谱在λmax=200 ~ 300 nm (E = 33000~50000 cm-1)区域内有很小的红移现象,而在λmax=300 ~ 400 nm(E=25000 ~ 33000 cm-1)区域内有一定的蓝移效应,S1→S0跃迁能量远远大于实验所得的荧光波长,溶剂化效应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其次,分析了HOMO和LUMO轨道的电子分布情况之后,解释出Pt(saloph)分子经历了[l(phenoxide O37, O38)→π*(imine)]和1[Pt(5d)→π*(saloph)]的电子能量转移,同时在整个能量转移过程中它有一定结构变形,说明其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再次,计算出配合物1-H的能级,进一步地说明HOMO-LUMO的跃迁主要为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迁移(MLCT),伴随有部分的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迁移(LLCT);最后,比较了实际和理论的基态S0的分子结构、激发态S1的分子结构,推断出Pt(saloph)分子在吸收和发射光电子时形状都有一定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会影响它进一步地吸收和发射光电子,从而造成了红移或蓝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