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动机在于:第一,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制造的结构呈现什么特性?这种供应链结构对管理理论的诉求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本文的第三章作了分析和讨论。第二,当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供应链间建立协同的动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本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进行了探讨。第三,影响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因素是什么?存在哪种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调节因素?这种调节因素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作了实证的分析和结果讨论。 对于上述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如下5方面: 首先,揭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是多核心企业的网络化结构。从汽车供应商的三级分类、行业认证识别供应商的要求和标准,描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异同,探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特质。从产品技术上来说,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系统、动力系统和电机系统等三大关键技术所对应的供应链存在根本上的区别,“三横”并重的结构关系已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多核心的特征。本章主要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由于核心技术的关系,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多核心结构,这与其他行业的供应链显著不同。因此,供应链节点间的协调运作同步要求比一般供应链的要求更高。本文基于协同理论基础,提出将协同理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各个核心企业间的有机协调机理就是协同理论的实践表现。揭示出这种多核心供应链结构特征,使得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在充分了解自身的位置后,能制定适合于该位置的供应链策略,对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能起积极促进作用。 其次,揭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机制和协同因素。多核心的供应链结构特点对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的供应链策略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企业不能识别多核心的特性并依据这种特性正确规划供应链,就无法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取有效的管理绩效。总结出两大类对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探讨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管理和风险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影响;描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协同机制,研究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协同及其绩效关系;再从供应链管理、协同概念、动因、知识和技术管理、信息管理探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技术协同机制。 第三,分析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影响因素,探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特有因素对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影响。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初生期,许多关键技术仍在试产或是共性技术阶段,这种特点也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中存在多核心的原因,技术行业跨度大、技术资源极度集中,使得企业技术资源拥有度、企业影响力等表现极其明显。本文研究政府的激励政策、技术扶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信任合作、产品与服务、物流与响应等因素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影响;并以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探讨对财务绩效和企业成长的影响。财务绩效包括投资回报率、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率,企业成长的因素则包括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诚度。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开发出测量变量,提出假设,建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影响假设模型。 第四,基于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设计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需要。在目前的工业产品中,多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并不多见。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基于产品的技术要求而形成多核心企业的特点。这种特殊性使得一般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在这种新型供应链的应用中存在适用性不足的状况。因此,本文在问卷设计之后,再与新能源汽车从业员详细讨论,试填问卷,经过多番修改细节,然后发放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21、AMOS统计软件及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统计结果,本文考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网络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可能存在的一些关联因素,对整个供应链协同管理可能产生作用。本研究从5个维度进行分析:合作伙伴关系7个考量条款、信息共享4个考量条款、信任合作5个考量条款、产品与服务8个考量条款、物流与响应4个考量条款,得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绩效影响结果。从实证分析的结论来看,影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绩效的8个自变量中,技术发展、市场发展、信息共享、产品和服务及物流和响应因素有显著性作用外。这此结论有助于企业在构建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时,有参考价值作用。 第五,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案例,为了探讨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问的距离对供应链的影响,本文特意挑选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的消息、供应商等资料,是比较为容易获得和相对全面的,而且在问卷回收中和互联网上搜寻得到的资料,确认出88家企业为比亚迪的供应商,再者,在2014年5月9日曾跟随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供应链及自动化管理考察团”到访该公司,得到该公司管理层接待和获有用数据可以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所以本文选择以比亚迪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研究的对象。 在企业调研和访谈过程中,得知比亚迪每款新能源客车由大约三百余家厂商负责供应约一万二千多至二万件汽车零部件给比亚迪,因此本文的88家供应商而能够涵盖大部分新能源客车的零部件,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创新之处体现在如下4方面: 第一,通过文献梳理,理论探究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特质识别。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产品制造过程中都会有严格的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去控制品质,目的是希望产品达到特定的品质水平,以保障消费者权益。这些对品质的要求都反映在供应商管理流程中。本文梳理了汽车制造业供应商的要求和标准,讨论了供应商IS09000、QS9000和ANSI/ASQC Q90-94标准。进而,诠释汽车工业供应链的结构关系,论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多核心的特殊性,即三项核心技术、再加上整车厂,形成了多核心的供应链结构及其管理诉求。 第二,建构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协同动因机制。在梳理影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的因素和协同机制的基础上,强调了协同关键因素来源于供应链结点企业间技术协同的有效性,建构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型和技术协同机制的策略。 第三,建构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构念模型。从政府激励政策、技术扶持以及市场购买意愿归纳外部环境因素,并从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信任合作、产品与服务、物流与响应归纳内部管理因素,还从运作协调机制、交流激励机制、知识技术转移和交换机制,探究技术协同维度。进而,从技术创新周期、工艺流程创新、功能柔性程度、质量提升能力4个维度,论述了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从顾客满意度、需求适应性、新品上市速度、产品个性化4维度,探析了市场创新的中介作用。通过文献分析,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影响的相关实证假设。 第四,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进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协同关系实证分析。探访了两家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厂和12家相关机构,采用开放式访谈和半结构化访谈,与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界人士进行访谈。开放式访谈用于研究的初期确定研究方向,半结构化访谈用于正式的研究如变量操作化和问卷设计。权衡和斟酌后形成后续正式调研问卷量表。2015年12月,通过电子邮件、面谈、电话访问,向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负责人、供应商等组织发放问卷320份问卷,回收119份,有效问卷112份。并采用SPSS21、AMO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得出有益的实证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应该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倡导者的角色。企业之间过度的技术壁垒会阻碍整个产业的发展,对产业技术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在国家层面来说,是必须破除的。政府应该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建立平台协调,推动产业的技术发展,加速技术开发,从而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在产品、市场、和技术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政府或协会带头下的创建技术协同平台对整个行业是一种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在供应链层面对企业各自构建的供应链也起调节作用。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别政策及其他机制上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扶持和规划,才可以向市场推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的特质影响协调。由于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是多核心,加上产品结构复杂性、产品技术复杂性和政策性推动等特征,有别于传统汽车制造供应链的结构。整车厂与其他核心的配合,就必须协同的合作关系,才能达至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从实证的结果来看,部分对一般工业产品供应链适用的影响因素,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上的表现并不显著,例如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信息共享等也表现在个别的绩效维度间有显著性。 (三)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的发展策略。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的策略是品质、价格和时间。在运营上,品质影响价格和所需生产、运输的时间,而运输的时间又影响品质和价格,价格更加直接是影响品质和运输。怎样在第一次就将品质做好,减省时间和金钱,而且品质会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操作、性能、以致驾驶安全。因此,如何订定新能源汽车制造标准,和寻找合适的战略伙伴,至为重要。本文从技术角度揭示了企业外部、供应链间的管理、及技术协同的调节效应等因素作用下的不同表现,这些不同维度的因素在模型中的影响实证结果,可以给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供应链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