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已有62年,而高等教育的真正发展是源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四次人才流动潮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走向完善与成熟的道路。然而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问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尤为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势难、就业方向与专业不对口、就业满意度低等均表现出了这方面问题的日趋严重性。本文就从劳动力供求理论这个角度入手,将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上一种特殊的劳动力,主要运用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描述供求失衡的表现,来找出供求失衡的原因,进而分析出关于供求失衡重建的思路。
本文第一章作为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难点和不足等内容;
第二章侧重于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为以后的研究写作提供基本理论依据,主要介绍剖析了劳动力供求理论的基本内容,劳动力供求均衡与失衡的含义,就业与失业的基本概念的界定、本文所采用的大学毕业生的定义及其就业与失业的含义等;第三章是描述供求失衡的表现,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和严重程度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后果进行了说明,具体从专业错位现象、有业不就现象、硕士研究生和女大学生就业尴尬、以及人才外流现象这五个方面将其供求失衡的表现详细的描述了出来;第四章是分析供求失衡的原因,分别从专业结构、教育制度、市场分割理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信息不对称以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这六个方面解释大学毕业生作为市场上的劳动力供需失衡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第五章是文章的关键所在,即供求失衡的重建,具体内容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这部分也是文章写作的意图所在,从学生自身、高校以及国家这三个主体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希望通过完善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适当改进高校办学体制、以及国家就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方面所能够进行的宏观调控这三个大的方向最终达到帮助大学生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达到人尽其才,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