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剂量的依诺肝素在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VTE中的安全性及疗效等问题,为临床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VTE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高剂量预防组(6000u每天一次)与低剂量预防组(标准剂量预防组)(3000u每天一次)进行围术期预防干预,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及外科住院患者大出血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行围术期的VTE风险评估及出血风险评估。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30±3天这4个检测点下肢静脉血管血栓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30±3天这5个检测点的血常规相关指标、生化相关指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统计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在使用依诺肝素预防治疗后的VTE发生情况、VTE发生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者113例患者进行本研究分析。高剂量组55例,低剂量组58例。高剂量预防组与低剂量预防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血液学检测指标等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平衡。另外,本组患者术前Caprini评分在0-5分之间,平均得分:2.19±1.17分,术后Caprini评分在5-9分之间,平均得分:5.79±1.02分;2.两组共发生VTE的患者12例,发生率10.62%,共计发生部位19处,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肺血栓栓塞形成。其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17处(89.47%),股静脉2处(10.53%),本组4例存在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中,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75%。本组所有DVT均在术后7天内发现,平均发生时间:5.67±1.97天,血栓大小:9.14±10.17mm。高剂量组VTE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3.64%vs.17.24%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术后caprini评分无差异,术后评估均无大出血风险。两组患者也未在用药后出现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两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均呈先升高,再逐渐下降的趋势,上述指标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有差异(p=0.004;p=0.005)。其他围术期VTE相关指标变化趋势未见明显异常(P>0.05)。4.血栓阳性组患者与血栓阴性组患者对比发现:VTE的发生与患者年龄>60岁(75%vs.38.61%,p=0.016)、癌症远处转移(25%vs.0.09%,p=0.004)、术后持续卧床时间>48h(66.67%vs.15.84,p=0.000)、术前Caprini评分≥3分(75%vs.33.66%p=0.009)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VTE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8.921倍(OR:8.92,95%CI:1.794-44.346,p=0.007),患者围术期使用3000u依诺肝素预防剂量的患者VTE风险是使用6000u依诺肝素预防剂量的6.353倍(OR:6.353,95%CI:1.246-31.921,p=0.025)。5.血栓阳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caprini评分均高于血栓阳性组患者(3.42±1.08 vs.2.04±1.09 p=0.000;6.92±1.16 vs5.65±0.92p=0.000)、血栓阳性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时红细胞、血红蛋白均低于血栓阴性组患者(P<0.05),而且上述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中,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栓阳性组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均高于血栓阴性组患者(P<0.05),上述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中,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高,术后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均在高危以上(≥5分),原则上均需采用药物(如依诺肝素)联合物理干预措施(如IPC)进行VTE预防。2.依诺肝素用于无大出血风险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VTE预防安全有效。3.采用依诺肝素对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TE预防中,每日依诺肝素剂量6000u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明显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VTE的发生率,且效果优于每日给予3000u的剂量。4.对于术后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在高危以上(≥5分)的患者,以及有肿瘤转移的患者应该积极地给予预防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