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豆科植物的产量提升有助于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可再生能源,并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常与各种其他生物产生相互作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病原生物与共生生物。这些相互作用会对豆科植物的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一领域。此前,多种豆科植物被用于抗病研究之中。以大豆为例,目前常见的大豆病害包括了大豆胞囊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豆科植物的产量提升有助于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可再生能源,并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常与各种其他生物产生相互作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病原生物与共生生物。这些相互作用会对豆科植物的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一领域。此前,多种豆科植物被用于抗病研究之中。以大豆为例,目前常见的大豆病害包括了大豆胞囊线虫、大豆花叶病毒、大豆锈病等。其中,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cystnematode,SCN)是一种严格固着内寄生的害虫。此前的研究将大豆抗SCN的Rhg4位点定位于八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编码了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Rhg4基因在不同植物中均具有多个拷贝,不同拷贝在亚细胞中的定位和功能也不尽相同。其中,大豆中的SHMT基因(Rhg4)和拟南芥AtSHM1都被证明与宿主防御有关,然而两者之间的演化关系尚未明确。因此,为了了解植物如何演化出多个SHMT基因并且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植物中的SHMT基因家族进行进一步的演化分析,并结合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基因序列差异比较,以了解该抗性的产生机制。此外,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的研究中,我们将模式植物苜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共生建立前期侵染线内的细菌释放和共生建立中后期共生体的成熟与根瘤的形成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进行了研究。目前,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来源于大豆SHMT基因复制后的人工选择事件本研究对18个代表性植物的117个SHMT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并构建了其系统发育关系。植物中的SHMT基因家族包含两个主要分支和四个亚分支。在subgroupⅠa中,我们检测到rhg4基因及与其同源的rhg4h基因,它们来源于大豆发生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经过复制产生的rhg4和rhg4h基因在大豆种群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演化,其中rhg4基因积累了更多的非同义替换。在野生大豆中我们未检测到SCN抗性等位基因Rhg4,这表明抗性Rhg4的产生并非来源于野生大豆,而是可能近期发生的人工选择事件。2、在豆科模式植物苜蓿中对插入型突变体的目的基因进行基因定位Tnt1是一种适用于建立苜蓿插入型突变株的烟草逆转录转座子,人们利用该元件,构建了庞大的突变体库。虽然该突变体库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一株系中往往包含了大量插入位点,这对我们寻找目的基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对Tnt1突变体进行遗传筛选,我们需要设计其他遗传工具。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Tnt1背景生态型R108和另一常用生态型A17(该基因组经过测序后被较好地组装)构建杂交群体。通过比较两个基因组的同源序列和两种多态性(SNP和INDEL),我们设计了一套CAPS标记和大量的SSR标记。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对存在根瘤共生缺陷的Tnt1突变系NF9157进行了目的基因的定位。同时,我们设计的遗传工具也为研究苜蓿的插入型突变系的分子工具库提供了有效的补充。3、依靠可变剪接产生的SYP132A在共生中起重要作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交流是能否建立共生体系的关键。在进行物质跨膜交换的过程中,syntaxin蛋白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前研究发现,在共生过程中,一种称为SYP132的syntaxin基因与DNF1(DefectiveinNitrogenFixation1)基因共表达,而后者编码了一种根瘤特异性信号肽酶,由此推测SYP132与根瘤共生相关。本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苜蓿中的SYP132基因通过可变剪接作用产生了两个转录本——SYP132A与SYP132C,其中前者定位于共生体膜上且在共生的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植物中SYP132的可变剪接机制是如何演化得到的,我们对37个代表植物的SYP13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植物中的SYP13基因主要从被子植物开始分为两支:GroupⅠ和GroupⅡ,而前者又分为GroupⅠa和GroupⅠb,。其中,GroupⅡ包含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SYP132基因,而SYP132基因的可变剪接正是来自于这一支的双子叶植物。同时,通过对氨基酸序列的分析和细胞亚定位实验,我们发现苜蓿中SYP132不同转录本TMdomain的前三个氨基酸是它们存在定位和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老年志愿服务是老年人重建退休生活秩序的理想途径和老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问题日益突出,加上我国城市劳动者普遍离退年龄较早,在正式就业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种现实选择。 作为一种新型的老年社会参与活动,我国老年志愿服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鉴于我国社区老年志愿服务发展历程短,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其服务过程和管理方式仍存在着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主导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人民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让群众能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正因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每一位公民都可以、都应该享受到的一种公共服务,对其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与普及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相较之下,作为受众的公众,其需求程度和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政务服务中心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型机构,既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也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重要举措。县域一级的政务服务中心在改变基层公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办事难、办事繁”等状况、倒逼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发挥着巨大的潜力。本文以L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内容为研究课题,重点研究了L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措施、建设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困境成因、未来优化路径等内容,本文共分为
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城市化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城市内涝是公共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灾害,极其考验政府的预防、应对工作能力,历史上曾深刻的影响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本文基于此背景,综合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应急管理理论,对我国城市的内涝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在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内涝治理还存在的问题,以长沙市暴雨内涝治理为案例,借鉴其内涝治理经验,分析其不足之处,为我国城市内涝治理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契机。公共文化服务也逐步与网络数字化相融合,以满足数字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依靠技术整合文化信息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渠道、高层次和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为破解当前
根据目前国家形势,政府是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领导者,所有精准扶贫的成效和质量都与政府息息相关,只有政府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精准扶贫的相关扶贫政策,才能在基层实践中得到落实,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一切不依靠政府而进行的扶贫行为都不可取,更不切实际。随着时代的发展贫困模式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如何完成新阶段精准扶贫这项艰巨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基本完成,精准扶贫是在
路面执法交警作为社会道路安全与交通秩序的维护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网络的完善,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指数级增长,相比之下,交警人员长期不足、工作强度不断加大、城市环境污染等因素加剧了路面执法交警工作环境恶劣程度,导致路面执法交警工作满意度偏低、警民矛盾激化。因此,对路面执法交警工作环境问题展开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和医疗卫生事业显著进步,使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实施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的生育率,新出生人口不断减少,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使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由于大多到城市务工,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面对未富先老的现状,如何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使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老有所养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村老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因受环境和荷载作用,沥青混合料路用路用性能逐渐劣化衰减,出现一系列路面病害现象,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尤其在我国西北季节性冰冻区,冻融循环现象频繁交替,且作用周期长,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裂缝等病害的概率显著提升,这将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增加道路的维修养护成本。因此,深入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明确其冻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占比份额的逐步提升,公共投资在政府经济政策中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及维护社会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存在公共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公共投资过多或者过少都不能使得经济增长最大化,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此外,公共投资在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新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应如何确定公共投资规模,提升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