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葡萄膜炎是常见眼病,也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中以前葡萄膜炎为最多,其次是全葡萄膜炎。在发达国家,5-20%的患者由于葡萄膜炎致盲,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可能要超过25%,因为发展中国家影响眼部的传染病机会较多,如弓形虫病和结核。但是目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激素,激素治疗副作用大,眼科方面可能导致激素源性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全身性副作用包括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道出血、癫痫发作等,这些都导致激素在应用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寻找一种可以有效治疗葡萄膜炎并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中国传统医学在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胡黄连作为一种传统保肝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学作用,胡黄连苷Ⅱ是从胡黄连的干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分子量小,提纯纯度高,已经发现其有抗炎症作用。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ndotoxin induced uveitis,EIU)是用内毒素中的脂多糖通过与脂多糖结合蛋白结合,提高血管通透性,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和刺激血小板聚合因子释放,从而引起组织炎症。实验室常用的内毒素为伤寒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内毒素。实验动物一般为大鼠或小鼠,大鼠一般采用Lewis或SD鼠系。EIU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本模型是通过在实验动物脚掌皮下、腹腔或玻璃体腔注射细菌脂多糖,建立天然免疫机制诱导,释放炎症因子,也可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EIU引起的葡萄膜炎持续时间短,表现为急性起病前葡萄膜炎。4小时出现炎症,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炎症反应减轻。可能机制为毒素的脂多糖进入动物血液后形成脂多糖结合蛋白,然后再与Toll样受体结合随后传递到核转录因子NF—κB进而启动下游基冈的表达,最终引起组织炎症反应。我们即采用EIU葡萄膜炎模型来观察胡黄连苷Ⅱ的抗炎作用。方法:首先我们回顾分析了2012年03月至2013年09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住院治疗的葡萄膜炎患者195例235眼,患者均予以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炎症反应变化及局部全身出现的副作用。随后进行基础实验,研究胡黄连苷Ⅱ的抗炎作用。36只体重200~250g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9只,分别用20mg/kg和10mg/kg的胡黄连苷Ⅱ鼠尾静脉注射两次,其中3组第二次给药后半小时予单侧足底注射100μl浓度为100μg/100μl的LPS(Lipopolysaccharides),给药后24小时前节裂隙灯照相,观察炎症变化并且评分,30gauge针收集(15-20μl)房水,细胞计数器计数,其余房水BCA试剂盒测房水蛋白浓度,取出眼球去核,OCT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病例回顾性分析中我们发现,195例葡萄膜炎患者的235眼中,男性70例80眼,女性125例155只眼,年龄9~78(平均37±23)岁,其中前葡萄膜炎109例(46.38%)、中间葡萄膜炎12例(5.12%)、后葡萄膜炎46例(19.57%)、全葡萄膜炎68例(28.93%)。治疗后视力:眼前指数1眼(0.43%)、0.02~0.114眼(5.96%)、0.1~0.5101眼(42.98%)、0.5~0.8122眼(51.91%)、0.8~1.0及1.0以上7眼(2.98%)。血糖超过正常值41例(17.45%),停药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高血压62例(26.38%),通过治疗可以控制在正常血压范围内;便潜血3例(1.28%),给与胃黏膜保护剂、糖皮质激素减量停药;癫痫发作1例(0.43%),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白细胞下降1例(0.43%),经治疗后痊愈;激素性青光眼3眼(1.28%),经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局部激素眼药水,并联合降眼压治疗把眼压控制在范围内;激素性白内障9眼(3.83%),待葡萄膜炎稳定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基础实验中,细胞计数结果显示20mg/kg组房水细胞少于LPS单纯造模组(P<0.05));10mg/kg组房水中细胞与LPS单纯造模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蛋白浓度测定结果20mg/kg组房水细胞少于LPS单纯造模组(P<0.05));10mg/kg组房水中蛋白浓度与LPS单纯造模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激素治疗各种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具有一定效果,大多数患者病情好转,但是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胡黄连苷Ⅱ对于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模型中具有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