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UBF-ABR/接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目的是通过两级厌氧、回流等方法最大程度上改变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从而降低渗滤液的处理难度,简化处理流程。本实验通过生物法降解渗滤液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氨氮、总氮等有机物,最终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降低难度。本次实验内容包括:反应器的设计安装、污泥的驯化接种、系统的启动及调试、正交试验、最佳运行条件验证实验和工程设计。实验研究结果如下:①实验采用垃圾渗渗滤液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液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通过逐渐增大渗滤液进水比的方法有效缩短污泥驯化培养时间。实验经过15d的驯化培养就得到了性能良好、微生物群落丰富的活性污泥。②实验采用高负荷培养的方法,系统启动期间UBF、ABR、接触氧化池的容积负荷范围分别为1.01~2.49kg/m3.d、2.99~4.85kg/m3.d、1.29~2.11kg/m3.d。系统总的容积负荷为1.70~2.50kg/m3.d。启动过程中出现出水中含有少量污泥、部分膜脱落的现象。启动过程中向UBF反应器、ABR反应器中投加少量活性炭能够促使颗粒污泥的迅速形成,增加沉降性能,有效减少污泥的流出量;通过减小接触氧化池曝气量能够减缓膜脱落现象。经过50d的启动,污泥流出和膜脱落现象消失,系统适应高负荷进水。渗滤液CODCr、BOD5、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94%、80%,同时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具有明显提高,UBF、ABR出水可生化性能够稳定在0.39和0.33。实验的启动过程证明本组合工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高负荷进水,实现系统的迅速启动。③本次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共设计了16组实验。通过水平效应和极差分析优化法筛选出两种水平组合:a、回流比为2,回流位置及比例为ABR:接触氧化=1:1,水力停留时间为70.4h;b、回流比为4,回流位置及比例为全部回流到ABR,水力停留时间为48.5h。经过方差分析可知,水力停留时间对垃圾渗滤液CODCr的去除影响显著,回流比对渗滤液NH4+-N和TN的去除影响显著。回流位置对三种指标的去除率影响不太明显。④本次实验选择回流比为4,回流位置及比例为全部回流至ABR,水力停留时间为48.5h为最佳运行水平并进行实验验证。在此水平运行30d的过程中,CODCr去除效率能保持在94%以上;NH4+-N去除率能保持在95%以上,;TN去除率保持在91%以上。运行效果达到预期目的,运行效果稳定,故而本次筛选出的因素运行水平是可行的。相比于一级DTRO工艺,本工艺去除效率较高且不会产生浓缩液,运行费用低于一级DTRO处理技术。本实验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