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考察一种肩胛骨骨折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并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因移位性肩胛骨骨折而接受后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肩胛骨骨折的1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53岁(35-69岁)。2.所有患者中,11例患者为移位性关节盂骨折,根据Ideberg分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Ⅴ型2例,骨折移位均>3mm;另外5例为不稳定型肩胛颈或肩胛体骨折,骨折移位成角>20°,其中3例为浮肩损伤。所有16例患者中6例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复合损伤,其中1例存在闭合性胸部损伤,2例存在上肢其他部位骨折,3例存在同侧锁骨骨折。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侧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从初始损伤致接受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6天(4-14天)。3.手术中根据骨折类型,以需实施内固定的肩胛骨边缘骨折部位为中心做手术切口,微创操作实施肌肉软组织的牵开、剥离,不做筋膜皮瓣游离,间接复位骨折端,继而重建骨折解剖对线。4.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据。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36个月),随访中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和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上举,外展,内旋,外旋)评估患者的功能疗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疼痛评分评价患者的肩部疼痛状况。通过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内固定位置情况。结果1.平均手术时间为105.8±39.6min,手术时间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成减少趋势,手术时间较长及出现并发症的病例主要集中在前8例患者,之后手术时间趋于稳定。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5.8±79.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7.6±1.3天。2.术后发生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为第3例患者,表现为肩部活动疼痛,肩关节外旋、外展障碍,采用药物、理疗等治疗后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时,日常活动基本不受影响。3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周围炎症反应,分别为第2、6、8例患者,经加强换药后情况得以控制,切口愈合,未发展至深部感染情况。其余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3.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无病例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情况,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8w(12-19w),无畸形愈合情况,亦无病例出现骨折断端肥大骨痂以致影响患者损伤局部外观,患者对手术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钢板、螺钉断裂,螺钉拔出等内固定失败情况。4.Constant肩关节评分、DASH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上,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所有患者肩关节活动均逐步恢复,至末次随访时,虽然未恢复致健侧水平,但患侧肩关节活动均未影响日常生活。结论1.选择合适的患者,肩胛骨移位性骨折采用后侧微创入路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该入路学习曲线较短,容易为临床医生所掌握,但其与其他入路的疗效比较以及该术式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