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学者们对唐前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作了不少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其一,至今尚无学者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至今尚无研究这些女性形象的专著。其二,大多此类研究往往流于对具体作品中的各式女性形象类型的罗列和作品艺术性的分析,而较少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内在意蕴进行阐释,较少从大的文化背景出发对这些形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三,学者们对一些与女性形象相关的重要文学现象,如女性礼教化、性别比兴、女性代言、拟女性代言等也较少进行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唐前时期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地研究,概括这些形象的主要特征,考察这些形象形成的原因,考辨这些形象的源头与流变,分析这些形象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与影响。这样,既可以追溯出一些典型女性形象的最初原型,也可梳理出这些形象发展与演变的轨迹,使人们对这些女性形象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对这些形象特征的分析及其变化原因的揭示,既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历史、文化、政治、思想等的认识和理解。 全文共七章,各章以专题的形式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地考察和研究。结语从整体的角度对此时期女性形象的发展变化作一概括性的总结。 第一章以西王母与嫦娥为例,分析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在后世的演交情形。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凶神,而到了《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则变成了一位温柔多情的异域女主人。周代宗教革新导致的神灵信仰的衰微和人文意识的增强,周人强烈的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和礼乐文明建设等,是中国远古神话散佚和逐渐历史化的根本原因,也是《穆天子传》中西王母人化的内在间接原因。《穆天子传》以史籍为基础的创作实情以及将人物美化的创作手法是西王母人化的直接原因。到了汉代小说中,西王母则演变成貌美位尊的女仙。此后西王母形象依然不断遭到丑化。常羲原本是月神,后演化为卜官常仪和月精嫦娥。羿妻奔月故事当初可能与嫦娥无关。当人们将月精嫦娥、羿妻食不死药奔月以及月精蟾蜍三个故事组合在一起时,才构成完整的嫦娥奔月的传说。这样,人们将月精嫦娥、羿妻及月精蟾蜍三者混为一体了。西王母与嫦娥形象的演变表明,在流传过程中女神形象不断遭到丑陋化,不断被转换成话语工具,以至面目全非,难以辨认。 第二章分析屈原、宋玉、曹植等文人作品中的神女形象的演变。屈原《九歌》十一篇可能非一时一地之作,有的作于郢都任职时,有的作于流放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