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腐败行为的治理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水利、市政、能源等重点项目纷纷上马,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成了某些腐败分子谋取私利的工具。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暗箱操作使工程领域成了腐败的“高发区”、“重灾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研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治理问题不仅是在新形势下,弘扬传播社会正能量,维护健康有序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对探索和优化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治理新思路、新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运用理性“经济人”假设、权力寻租、信息不对称等理论,详实的分析了闽清县工程领域腐败及其治理现状,对当前腐败治理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治理工程领域腐败问题的对策建议。首先,先阐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剖析创新与不足之处。其次,对腐败、工程腐败、腐败治理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经济人”假设、权力寻租、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相关内容,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再次,从闽清县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状入手,分析该县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工程领域腐败表现的形式、特征进行研究,剖析腐败产生的根源;并梳理出当地治理工程领域腐败问题的举措,评价腐败治理取得的成效,客观指出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治理工程领域腐败问题指明方向。最后,基于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与反腐败现状研究,在该县治理工程领域腐败经验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法制三个方面入手,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核心动力,以增加官员犯罪成本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推进依法治腐为根本保障,重点完善一套工程领域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制度,对闽清县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治理对策进行优化,为新时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