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十九世纪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人物。自1807年至1823年在华期间,马礼逊在中国广州地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搜集了万卷中文书籍,并于1823年将其所藏中文书籍带回英国,且编纂了《马礼逊手稿书目》。经过多次流转,马礼逊藏书最终入藏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此间又有一些汉学家为这批藏书编写书目,分别为1854年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所编《马礼逊中文藏书室报告》,1870—1880年间或为塞缪尔·比尔编撰的《马礼逊中文藏书室书目》以及1998年魏安(Andrew C West)等人编著的《马礼逊藏书书目》。本文即以《马礼逊手稿书目》《马礼逊中文藏书室报告》《马礼逊中文藏书室书目》和《马礼逊藏书书目》等为马礼逊中文藏书所编撰的书目为研究对象,对马礼逊的中文藏书以及藏书目录进行描述性研究,进而探究马礼逊藏书书目的历史嬗变,分析不同时期编纂的马礼逊藏书书目在著录内容和体例上的发展变化,并揭示马礼逊藏书书目的文献学和目录学价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马礼逊手稿书目》概述,从著录内容、著录体式、著录特点等诸多方面对《马礼逊手稿书目》进行详细的描述。此外,结合嘉庆道光年间的书籍市场背景,对《马礼逊手稿书目》中著录的图书价格做出了具体分析。第二章为马礼逊藏书书目的发展,主要梳理了马礼逊藏书书目从《马礼逊手稿书目》到《马礼逊中文藏书室报告》再到《马礼逊藏书书目》的历史嬗变。并比较其在著录体式和著录内容上的发展变化。第三章为从马礼逊藏书书目看其汉籍收藏,对马礼逊汉籍收藏的特色及其所藏小说戏曲做出具体描述。第四章为马礼逊藏书书目的学术价值,重点论述马礼逊中文收藏及其藏书书目在目录学和文献学上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从《马礼逊手稿书目》(1824)到《马礼逊中文藏书室报告》(1854)再到1998年的《马礼逊藏书书目》(1998),马礼逊藏书书目经历了一百七十余年的发展变化,无论是著录方式还是著录内容都越来越成熟。而且,这三种目录的不同分类形式也可视为英国图书馆汉籍藏书书目的代表,同时又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这几类目录对同一类藏书进行著录,既是不同思想体系的体现,又是西人所编汉籍目录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