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礼逊相关论文
中国助手是中国基督宗教史上从未缺席的角色:他们或为传教士的中文教师,或为传教士从事著译的代笔,或为传教士著译润色词句.就此而......
19世纪西方的汉语语法研究成果与此前的同类成果相比,遥遥领先。马礼逊的《通用汉言之法》、马士曼的《中国言法》是其中的两部重......
半个多世纪前的1948年,我曾随父亲钟敬文及母亲到澳门柯麟医生家小住,依稀有那么一股恬静的绿洲印象留在脑海中。好容易到2001年,我才......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儒家典籍的译介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
中国近代型报刊最初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基督教传教士充当了在华办报的主角,其报刊不仅开中国近代型报刊之先河,而且对近代中......
本文系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项目编号:HKJ10-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高校思政工作协调机制研究",研究的成果。也是淮南职业技术......
1815年8月5日,美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MonthlyMagazine)在马六甲创刊。研究者认为,这是近代以......
本文对两位传教士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所做的“第三方”汉学研究进行梳理,主要以他们所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
黄宽是我国第一位留学欧洲,获取医学学位的华人,他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外科医生,归国后,他自设诊所、掌管医院、担任西医学教师,积极......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温斯娣”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也许还不如她的另一个称谓“郭夫人”为人所知,因为其夫郭士立是当时有名的汉学家......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是首位来到中国内地的基督新教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沟通中国文化和西......
历史经验说明,基督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自1807年马礼逊入华算起,基督教传入中国已逾200年.如果单从今天基督教信徒数量......
19世纪上半叶,在华外国人创办的旨在向外国读者译介岭南风土人情和中国社会状况的英文报刊中出现大量的岭南文化负载词汇。以在华......
<正> 早期香港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但目前内地各图书馆收藏的香港报刊很不齐全,属于19世纪的更为罕见,给报刊史研......
1919年“官话和合本”的问世标志着来华传教士译者翻译圣经的高峰,而随后修订甚至重译圣经的任务摆在了中国学者面前。曾以助手身......
马六甲传教的开始与中文月刊报纸的发行1815年,马礼逊与米怜在认真时论了当时中国传教状况后,就此后的传教方针给伦敦送去几条计......
作者简介:韩明伟(1991-),女,河南安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
马礼逊等人以信函和回国述职演说等形式传播了少量的中国物产、风土等常识性的经济信息。《中国丛报》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
关于我国期刊的起源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Magazine)是世界上第一种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受过系统西式教育并取得学位的中国人,......
临近好望角时遇上了可怕的风暴rn一、彼将进入异族的国土rn1807年1月的最后一天下午,伦敦东郊格雷夫桑码头,马礼逊告别亲友与伦敦......
黄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英博士,也是国内第一位受到系统西医训练的医生。 1846年,香港。马礼逊学堂校长塞缪尔·布朗决心做一件......
马礼逊及其同工在马六甲英华书院所进行的教育和出版活动,对后世的东南亚乃至整个东亚的信仰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马来半岛......
中文圣经的历史纵然不算悠久,却充满上帝的恩典。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至今,中文圣经出现了近两个世纪,其间虽然经历近代历史的......
自1807年马礼逊来华传教后,基督新教先后在中国发展了成千上万的中国本土基督徒。这些中国基督徒虽然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且历经时代及......
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开启了新教在华传播的大幕。然而,初入中国,传教之艰辛,实难尽述。传教士来华,首要任......
马礼逊进入中国后,遵照伦敦会指示,一面设法在广州潜居下来,一面努力学习中文。仅一年以后,他便尝试翻译圣经。1808年7月,马礼逊给差会......
【正】启事在新的一年,我们恪守"诚信待客"的信条,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您订阅、邮购《寻根》杂志并填写会员登记表(可复印),......
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能与他人进行高度的思想交流,主要依据于相互共有一系列的固定概念。如果没有这些共同的概念,我们将无法知道......
作为早期在华新教传教士的代表,马礼逊对中国的宗教文化持否定态度,他选择译介中国民间通俗作品,凸显社会落后与宗教信仰偏差之关......
近代新教传教士在华的教育活动对中国从传统的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体制的转变有着密切联系.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是中国近代教......
马礼逊是第一位新教来华传教士,他在华24年,编纂《华英字典》和中文文法书《通用汉言之法》,首次把《圣经》全文译介到中国,同时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在国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围绕着这份报刊有不......
介绍了马礼逊译事的历史进程;分析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与作为;阐述了马礼逊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代启示:对我国拓展对外文化交......
澳门是个多宗教的地区,主要的宗教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其中尤以天主教为甚,这大概与葡萄牙人多信奉天主教有关。几乎与葡......
马礼逊是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的开山鼻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是最具影响的人物。鉴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影响,他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学......
在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重新进入中国,在传播文化和科学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经济学。郭实腊通过办刊物来传播西方思想,在士大夫之间颇有......
马礼逊作为第一位来华传教的新教徒,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通过创办报刊、设立学校、翻译《圣经》、编纂字典等活动......
<外国史略>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但其著者是谁,学术界疏于探究.本文广泛引用中外文献加以考释,认为<外国史略>的著者当为马......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也日益深入,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编纂范式亟待革新,以适应新时代需求。本文从......
<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代基督教事业一大成功的标志."二马译本"即指马士曼译本和马礼逊译本.作为最早的<圣经>中文全译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