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内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全球化冲击下,村落遗产保护面临危机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我国乡村规划理论基础的薄弱,及“村镇”作为同一概念的长期研究习惯,适合我国村落保护的理论体系仍属于建构之中。为了能更好的推进保护进程,很有必要对已有规划编制成果及其实施进行全面审视,以此总结当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论文首先在对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律的总结上,提出将保护目标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保护规划即是短期目标提出的代表方式。以广府地区多个保护规划案例的评析为基础,将保护规划编制内容分类,并总结各类编制常用思路、方法、对应图表,同时对编制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归纳。然后以广府地区四个村落为例,从主体和客体两个不同角度全面分析规划实施过程。根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类主体的参与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将传统村落保护类型分为完全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介入两大类。完全政府主导类型下,根据村委在实施中所起作用,最典型的形式有协助管理和共同管理两种;社会力量介入根据社会层面参与保护的组织和个人不同,最常见的两种形式为租户介入和社会企业介入。实施过程研究案例四个案例即是四种形式的典型代表。论文总结了每种形式的优缺点及规划实施特征,由此反向思考在规划编制时若对村落规划实施可能出现的形式有所了解,则可增强规划的预判性,使规划拟解决的问题更明晰,同时也有助于在规划实施初期时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防微杜渐。在实施客体研究方面,通过四个案例保护规划各部分内容落实情况的对比分析,将归纳的常见编制方法进行验证,分析规划未产生原本效果的原因,总结哪些有效的编制方法可以继续推行,哪些应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寻求突破与创新。同时,总结从实施过程研究中发现的值得借鉴的地方保护经验,希冀给予以后的保护规划编制、实施以启发。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效果评估体系,从保护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四个方面多维度评价保护实施效果,为动态监测村落保护情况提供工具。仍以实施过程研究的四个村落为实证案例,验证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分析评估信息的反馈及处理,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改进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