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前列腺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含量分析及其预后价值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目前全球男性最高发癌症之一。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雄激素剥脱疗法,但目前的治疗方法会导致患者产生激素抵抗和发生远端转移,因此治疗方案较为局限。肿瘤免疫疗法已经在多种肿瘤中被证实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临床上前列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性低,免疫治疗效果差。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TIICs)与人类癌症类型的预后和免疫治疗反应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种类和数量尚无系统性的研究,对于影响免疫细胞浸润的原因和机制还不明确,且浸润免疫细胞是否可以作为治疗靶点和预后评估指标尚不清楚。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前列腺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定量地分析前列腺癌微环境中的22种免疫细胞含量,阐明影响免疫细胞浸润的可能机制,并进一步评估了特异性浸润免疫细胞作为前列腺癌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三、研究方法1.利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从均一化处理后的数据集中提取22种免疫细胞的浸润量,将CIBERSORT结果中p<0.05的样本分为正常组或肿瘤组。2.利用T检验分析22种免疫细胞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浸润量的差异,以及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22种免疫细胞和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3.利用免疫组化验证临床样本的免疫细胞浸润量差异。4.通过单核苷酸变异(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NV)数据计算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评分,分析TMB评分与单免疫细胞浸润量的关系。5.分别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评价浸润免疫细胞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影响,评估其作为预后指标的效能。6.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筛选导致NK细胞失活的转录因子。四、研究结果1.差异分析共鉴定出10种具有显著浸润量差异的免疫细胞(7种浸润免疫细胞在前列腺癌微环境中显著增加,3种浸润免疫细胞显著减少)。2.静息型NK细胞在前列腺癌微环境中增加比例最多,而静息型肥大细胞浸润百分比减少最多。3.五种亚型的T细胞浸润量与TMB评分显著相关,其中CD4+记忆T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的浸润量随着TMB的升高而升高,而静息型CD4+记忆T细胞浸润量则与TMB呈负相关关系。4.S100A2、NOX1、AMH、BIRC5、AGTR1五个免疫基因突变显著影响了免疫细胞的浸润。5.基于10种差异浸润的免疫细胞构建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多因素列线图模型),此模型预测患者5年和10年生存概率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达到0.796和0.862,结果显示该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6.前列腺癌细胞表达的MAX转录因子与前列腺癌细胞膜表达的多个NK细胞配体有关。MAX转录因子可能影响NK细胞在前列腺癌微环境中的激活。五、结论前列腺癌微环境中的浸润免疫细胞,特别是浸润型M1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这两种免疫细胞可能是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预后的潜在靶点。基于前列腺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量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MAX转录因子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导致NK细胞失活,这可能是导致免疫治疗失效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但由于帕金森病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plus syndrome,PPS)的早期临床症状相似,给准确诊断帕金森病带来了困难。目前基因诊断为PD的病因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与手段。某些帕金森相关基因的突变,例如SNCA、GBA、LRRK2等,能有效诊断和评估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风险,研
光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使用具有良好的光学选层能力和较大激发面积的光片激发样本,取代了成像速度慢的点扫描成像方式,具有快速成像采集速率、极小水平的光毒性和光损伤效应、高信噪比、高三维空间分辨率等优点。它适用于长时间活体三维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随着生物研究的发展,对显微镜的成像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多种显微成像结果使对样本的研究分析更全面有效。此外,因传统大型显微成像装置的限制和活体麻
淋巴结转移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之一,是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结肿大(短径>1 cm)是影像学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正常大小(短径≤1cm)的淋巴结也会出现癌细胞浸润。文献报道50%以上的转移淋巴结为正常大小淋巴结,然而目前研究对于转移淋巴结大小均正常的子宫颈癌患者比例的关注较少。转移淋巴结大小均正常的患者难以在术前通过传统影像学方法被准确诊断,并因此接受了
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更是冠心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2002~2017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
目的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预测治疗前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评估与验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伦理委员批准执行,且免签病人知情同意书。我们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了 154例治疗前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获取所有患者的轴位T1WI增强和T2WI图像,使用3D Slicer分割图像,提取乳腺癌、乳腺癌瘤周1cm及乳腺癌及瘤周1cm三个靶区的影像特征。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06
冠心病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PET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心肌缺血的手段,已逐渐成为冠心病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分析的重要影像学方法。然而在PET参数估计中,通常需要估计血液内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活度曲线(Time Activity Curves,TACs),并结合动力学模型计算绝对定量参数,从而实现心肌血流量化分析。其中,TACs估计的准确性对动
目的:抗沉默功能蛋白1B(Anti-silencing function 1B,ASF1B)是组蛋白H3/H4的伴侣蛋白,它参与了 DNA分子的复制、修复和转录的调节。ASF1B可以调节染色质功能,并被证明有助于肿瘤的发生。既往研究表明ASF1B与宫颈癌、肾透明细胞癌、肺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目前国内外鲜见关于ASF1B在肝癌的报道。本研究探讨ASF1B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ASF1B的表达与临
目的儿童矮小症已经被确定为全球卫生的主要重点问题,本论文目标在于分析矮小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构建矮小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和危险分层系统,为临床提供矮小症个体化的筛查和评估。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深圳市坪山区13所中小学的12504名6至14岁儿童的一个横断面研究。采用体格检查法测定儿童的身高、体重,采用调查问卷法获取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及社会环境因素、母亲孕期及儿童出生情况、生活方式等数据。使用SPS
研究背景:膀胱癌是一种发生于尿路上皮的异质性病变,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疾患之一,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大约是34:1。据权威数据统计,2020年全世界约有573000新发病例,死亡人数213000例,居世界常见肿瘤的第十位,男性常见肿瘤第六位。发展中国家的膀胱癌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2倍,我国每年新发膀胱癌患者超80000人,男性患者约占75%,年增长率约为4.1%。根据肿瘤浸润深度不同,患者预后也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