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出口总量逐年提高,伴随着国际分工水平的深化与发展,中国也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贸易链条上,我国出口模式应该如何选择一直受到国内学者激烈探讨。特别是经历了2007年的经济危机,我国大量出口企业严重受创,很多沿海工业企业甚至面临倒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我国出口专业化水平,并分析现阶段的出口专业化水平对经济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推动作用,能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也将成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制定政策的依据。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的出口专业化程度与趋势,并且研究现阶段的出口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效用。运用赫芬达尔指数衡量我国1999-2011年各省工业制造业行业出口专业化水平,通过非参数回归绘制专业化曲线,并观察动态演进趋势。为了分析这种趋势对经济的影响作用,笔者将变量纳入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系统矩估计的方法检验。现阶段我国无论在出口目的地还是出口产品品种上都呈现较为集中的趋势,这样的趋势对于应对危机、分散风险方面都是不利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但是具有渐进出口专业化趋势。更准确的说,这种趋势呈u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地区,呈现负相关,在达到一个拐点以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出口专业化程度越高。这个拐点在大约6000美元,低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拐点,因此认为这种发展超越了中国的发展阶段。如此的出口道路对我国经济是否有增长效应,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通过动态面板数据的使用,笔者发现,走出口专业化道路并不适合中国,对经济呈现反向的作用,但是投资,消费,教育等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区域样本显示,东部地区发展出口专业化有利于经济,中西部反之。因此,要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多样化的发展策略。从水平多样化入手,开发新产品,扩展新市场,增加出口目的地,实现出口产品种类的多样化扩充。从垂直多样化出发,扩大产品内分工,延长产业链,加强自主创新力度,出口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最终改变出口集中的现状,助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