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2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第三款※关于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之规定,长期以来一直在行政法学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指导行政审判司法实践。尽管《行政诉讼法》得以20多年来第一次被大篇幅修正,意义重大,却对这条规定仍未加以改动,足以彰显德、日行政法理论对我国的重要影响。在行政诉讼法制定之初,基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各种原因,我国主要借鉴了同为大陆法系国家的德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处理行为是一种特别权力行为,并据此规定涉及公务员的处分行为不可提起诉讼。当时的管理型政府理念也认为内部行政行为属于内部行为,一般不涉及普通公民的权益,因此只需要内部解决途径即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诉讼法的这条规定日益受到来自司法实践、理论发展等各方面的挑战,对内部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需求性和迫切性倒逼着行政审判制度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22号就是行政审判司法改革的一次先行践行,同时它也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呼吁行政法学理论界和行政司法界对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前提是内部行政行为概念的明确。自内部行政行为一词产生以来,它的内涵和外延就一直饱受争议。其实,内部行政行为是一个统称概念,含义丰富,对其可诉与否不能一竿子否定。另外,时代的发展与前进意味着当初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规定所依据的各种考量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法治的发展与逐步健全首先要求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法治原则,一旦违法就要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同时,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角色的转换也要求尽量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赋予人们更多的权利保障。此外,在国外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也已逐渐成为“明日黄花”,其合理性遭到严厉的质疑。无论是理论依据的发展,还是司法实践的需求,对内部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是行政审判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之一。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对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22号进行了解读,认为在现行理论和司法背景下,法院的审判基调是既强调一般的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同时又作出了一些突破,认可外化的内部行政行为可诉,从而引出本文的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论题。第二部分分别从理论发展、司法实践和域外借鉴三个维度试图探究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原因,以期对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进行肯定。第三部分是对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进一步深化,即探讨在什么情形下内部行政行为可诉,并把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审查标准分为一般审查标准和特殊审查标准,对其中的各项标准分别进行了论述。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泛髓理论,探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方药规律,从而为泛髓理论的治疗方药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处方,整理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下文简称“以罪”)被置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之首,表明立法机关对此罪非常重视。立法之初,出于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犯罪手段花样翻新而刑法具有滞后
为尽量准确地估算跨海桥梁哑铃形围堰的波浪力,开展波浪水槽试验。以某跨海大桥哑铃形围堰为原型,制作1∶60围堰模型,采用波浪水槽试验系统制造规则线性波,研究波浪周期、波
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差异是造成国际间人均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近年的研究发现,资源在异质厂商、行业之间的微观配置效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宏观上的总体TFP。本文梳理了资源错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发挥物权的公示公信作用,在物权设立、变更、消灭等一系列过程,通过登记行为向社会进行公示,确认和保护权利人的物权,使第三人知晓不动产权利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成为老百姓的新消费热点。特别是我国“三农”政策的提出,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乡村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ICU收治的6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3,采取常规护理+非语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迫切的需求,同时也为纯电动汽车这种最终形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基石。纯电动车综合性能的提高依赖于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程度的不断提升,汽车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消费者对车辆经济性、动力性和驾驶感觉要求在逐步提高。当前一些汽车厂家在其传统车型的基础上增加混合动力
本选题通过理论研究,明确医药产业是新兴产业及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地位,通过加强研发,资源整合,调整产业布局,加强“走出去战略”等一系列分析,充分证明了亚泰集团医药产业资源整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