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以药效为指标对芪葛颗粒方药中的处方比例进行了优选,在此基础上对其提取、成型工艺进行优选,制成颗粒剂即芪葛颗粒;同时对其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以控制其质量,并建立指纹图谱,实现对芪葛颗粒更为全面的质量评价,确保芪葛颗粒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为进一步开发该制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用抗胃黏膜损伤药效研究常用的酒精致胃黏膜损伤模型,以胃黏膜损伤分数、黄芪甲苷的含量、葛根素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综合考察芪葛颗粒方中药物不同的组成比例与抗胃黏膜损伤的药效作用,以获得芪葛颗粒的最佳处方比例。2、根据芪葛颗粒方中药物的组成、理化性质以及各药所含主要有效成分的特点,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芪甲苷、葛根素含量的综合评价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以颗粒成型率、溶化率、吸湿性、含水量为指标,筛选颗粒的辅料配比与用量,获得芪葛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参数,为该制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3、在质量控制方面,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芪葛颗粒方药中的黄芪、葛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葛根素的含量;建立芪葛颗粒的质量标准。4、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项下对制剂稳定性的要求,对芪葛颗粒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包括内容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以及长期试验。5、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建立芪葛颗粒指纹图谱,对共有指纹峰进行标定;利用对照品对峰的成分进行指认并通过与单味药材图谱对比,确定相关色谱峰的归属。6、建立“谱效”相关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数学方法:相关性分析、灰关联度分析考察不同处方配比的芪葛药液与胃黏膜损伤分数的相关性,初步研究芪葛颗粒对损伤胃黏膜的药效物质。7、采用UPLC/Q-TOF-MSE技术,对芪葛颗粒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分子碎片峰、对照品信息和相关文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推断和鉴定,阐明芪葛颗粒的化学组成,为芪葛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结果:1、肉眼观察结果显示各正交试验组大鼠的胃黏膜表面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统计结果显示:正交试验组第1~9组胃黏膜损伤分数分别与模型组的胃黏膜损伤分数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2、3、4、6、7组与第5组的胃黏膜损伤分数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2、4组与第9组的胃黏膜损伤分数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通过统计分析各正交试验组的实验结果,优选出了芪葛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统计分析清膏与各辅料类型、比例的考察结果,优选出了芪葛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3、建立了芪葛颗粒方药中人黄芪、葛根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黄芪甲苷、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黄芪甲苷线性方程为:1gy=1.303x+3.383,r=0.9993,0.48μg~4.8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01%,RSD%为2.79%(n=6),葛根素线性方程为:y=2.20e+006x+8.88e+005,r=0.9998,0.416μg~2.08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33%,RSD%为 2.30%(n=6)。4、初步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芪葛颗粒在高湿、高温下、强光照射下较稳定,在规定的考察时间内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均显示芪葛颗粒在试验条件下均稳定。5、建立了芪葛颗粒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从10批样品中标定了 20个共有峰,鉴别了其中12个特征峰,明确了个共有峰的归属,10批样品相似度在0.9~1.0之间,本实验建立的指纹图谱那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并对芪葛颗粒指纹图谱与保护胃黏膜损伤的谱效关系进行了研究。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共有峰5、7、10、13、15、16、17、19、20、21、22与胃黏膜损伤分数成负相关,且灰关联统计结果显示上述共有峰的关联度均大于0.8,说明上述共有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7、借助UPLC的快速分离和Q-TOF-MSE测定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结合质谱数据及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出了芪葛颗粒中含的41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皂苷类化合物。结论:1、本试验成功制备出芪葛颗粒,其提取工艺、成型工艺合理、简便,且理化性质稳定,适用于芪葛颗粒的批量化生产。2、本研究建立的黄芪、葛根的薄层鉴别及黄芪甲苷、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好、适用性强,适用于芪葛颗粒的质量控制。3、本研究所建立的芪葛颗粒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专属性、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各共有峰间分离度良好,较全面的反映了芪葛颗粒整体特征的信息,可用于芪葛颗粒质量的综合评价;谱效分析结果显示共有峰5、7、10、13、15、16、17、19、20、21、22对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推断上述共有峰可能是芪葛颗粒保护胃黏膜的药效物质。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芪葛颗粒指纹图谱可用于芪葛颗粒的质量控制。6、本研究所建立的UPLC-Q-TOF-MSE方法快速、准确、灵敏、检测时间短,可为芪葛颗粒的成分鉴定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实用可靠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