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精细化”的先进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在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却频频出现各种重大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粗放的社会运行模式与社会分工和精细的要求发生矛盾。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相应的要求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也要进一步细化,即社会的精细化,也就是精细社会。精细社会是以科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以精简、合理、高效为原则,借助职业化和劳动分工,实现生产、管理、社会服务各部门、各领域有效链接,促进人和社会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精细社会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理性化的特征。在构建精细社会的过程中,知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知识是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与渠道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和自身本质属性的确实性的经验集合体。知识具有隐蔽性、应用性、多元性、可复制性和转移性、资本性、时代性的特点,其特点具体体现在知识作用于精细社会的发展上。知识具有自为价值、工具价值、信息价值、意义价值等多重价值,这些价值对精细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社会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对其理论渊源和主要的理论观点进行的详细地阐述为进一步探讨知识和精细社会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本文重点研究了知识与精细社会的关系,论述科学知识促进精细社会的途径。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并不能直接推动社会的精细化发展,而是通过促进人的精细化,促进技术和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效率,促进不断加深的社会分工,通过改善组织和社会管理,以及通过现代性也就是韦伯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对人的意识、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和塑造,间接发挥其作用的。科学知识的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社会的定量化、标准化和理性化三个大的方面。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上还处于粗放阶段,这种粗放型特征是由中国粗放的传统文化和知识形态,经由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作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科学知识和造就科学知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未在全社会深深扎根。这种科学知识缺乏,使人们依然主要依赖简单经验指导其职业化的社会行为,表现在指导生产劳动、组织和社会管理,以及社会服务各领域,使中国社会在物质生产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各种社会系统性问题不断暴露。为了扭转社会现代发展的这种不协调,以免使更多的人乃至整个社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和损害,在继续深化社会各领域配套改革的同时,需要在全社会大兴科学之风,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责任之风,大兴精细之风,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脚步,走得更踏实、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