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中肾功能受损的患病率及其与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人群的差异,并分析该类人群中与肾功能受损相关的影响因素;(2)评估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血浆醛固酮水平与肾损害发生的关系以及血压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并评估醛固酮拮抗剂对该类患者肾功能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治疗效果;(3)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与肾损害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及其涉及的代谢通路,并进一步分析差异代谢物与醛固酮的关系。方法:(1)纳入2019年3月至10月在新疆额敏县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的人群中患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将e GFR<60m L/min/1.73m2定义为肾功能受损。按照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分组,描述并比较肾功能受损的患病率。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疾病人群中与肾功能受损相关的影响因素。(2)采用回顾性队列的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住院患者中无明显肾损害的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以及糖尿病。主要结局事件为新发的肾损害,即肾功能受损(e GFR<60m L/min/1.73m2)和/或尿蛋白阳性(≥1+)。采用LASSO回归和有向无环图(DAG)筛选校正因素集,并将其结果引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浆醛固酮水平与肾损害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中介效应分析评估血压在二者间所介导的效应量。另外,检索截至2019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评估醛固酮拮抗剂在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治疗效果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荟萃分析,比较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3)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住院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0例肾损害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性别匹配选取60例同期住院的无肾损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获取血浆代谢指纹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及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评估醛固酮与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富集和拓扑分析探索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1)共纳入8899名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6.6±12.1岁,49.3%为女性。基于CKD-EPI公式评估的肾功能受损的患病率在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分别为5.37%、7.83%、12.61%;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群中,年龄增长(OR=1.056,95%CI:1.036-1.075)、女性(OR=2.709,95%CI:1.911-3.841)、脑力劳动者(OR=1.530,95%CI:1.013-2.309)、心脑血管疾病史(OR=1.527,95%CI:1.050-2.220)、低体育活动量(OR=1.784,95%CI:1.108-2.874)、贫血(OR=2.672,95%CI:1.416-5.055)、甘油三酯水平升高(OR=1.114,95%CI:1.020-1.217)与肾功能受损高患病率独立相关。基于MDRD公式评估的肾功能受损患病率低于CKD-EPI公式,但不同组间的差异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相似。(2)在2459名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中,共有2033名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总人年数为5951人年(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91例发生肾损害事件。在完全校正模型中,肾损害的发生风险随三分位醛固酮的升高而增加(趋势性P<0.01);与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HR值为1.71(95%CI:1.27-2.29);醛固酮水平每升高1、5、10个单位,肾损害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14%、30%(P值均<0.001)。采用相同方法分析醛固酮与肾损害组分的关系(肾功能受损、蛋白尿阳性),其结果与总体分析相似;与醛固酮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发生肾功能受损的风险增加87%(HR=1.87,95%CI:1.08-3.19),发生蛋白尿阳性的风险增加66%(HR=1.66,95%CI:1.17-2.35)。敏感性分析显示:在分别排除可疑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随访时间小于1年、以及基线时使用醛固酮拮抗剂的患者后重复上述分析,结果未发生显著改变。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收缩压介导的效应占醛固酮与肾损害之间总效应的7.5-17.9%(P<0.05)。荟萃分析纳入11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共640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收缩压(-6.57,95%CI:-9.21-3.91)和舒张压(-2.63,95%CI:-4.25-1.02);与安慰剂相比,螺内酯降低24h尿白蛋白超过30%,但使血肌酐升高7.6μmol/L;螺内酯治疗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和纤维化指标(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3)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有或无肾损害两组间存在96种血浆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主要通路包括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以及视黄醇代谢途径。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中10种差异代谢物与醛固酮水平存在相关性,涉及脂质相关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炎症相关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结论:(1)与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人群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群中肾功能受损的患病率较高;加强体育锻炼、重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控制甘油三酯水平等措施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延缓该人群中肾损害的发生与发展。(2)在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中,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可增加肾损害的发生风险,而血压仅介导二者间的部分效应;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小剂量螺内酯可有效降低该类患者的血压、尿蛋白水平,改善炎症和纤维化反应;醛固酮拮抗剂可能对该类患者肾损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或延缓作用。(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肾损害时具有复杂的代谢特征变化,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以及视黄醇代谢途径异常可能参与该类患者肾损害及其相关不良结局的发生与发展;此外,脂质相关代谢通路和炎症相关代谢通路可能参与醛固酮导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