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用学和第二语言习得学科的“混血儿”,过渡语语用学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综观过去30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层面:如何理解过渡语语言中的话语、过渡语语言中的语言行为、过渡语语言中的语言迁移和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效果。在这四个层面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可围绕学习者语用能力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其语用能力性质和状态的描述上,如语用迁移或语用失误。如何评估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尤其是我国大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处于摸索阶段。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大学生语用测试方法,构建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体系。本研究在回顾交际能力模式的过程中,引出语用能力的概念;在描述语用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的特征:1)在语用语言层面上遵守语言规则;2)在社会语用层面上注重文化差异;3)在心理认知层面上了解态度和行为的制约;4)在时空情境层面上讲究语境的限制(何自然、张巨文,2003)。我们发现语用能力涉及到三个维度:知识维度、加工维度和内容维度(Roever, 2007)。为此,我们从静态和动态层面上对语用能力进行了细分:在静态层面上,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体现在对语用知识的识别和理解上,如语用语言知识、社会语用知识和将两种知识有机融为一体的策略知识;在动态层面上,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则表现为特定语境中言语行为实施时适切语言形式的选择和对言语行为的确切的理解。基于此,在静态层面上,作者结合语用学的内容,进一步细分了学习者的语用知识,如学习者对预设、语言的间接性、礼貌知识、时空指示词语知识等;在动态层面上,作者分析了构成“批评”性言语行为语言形式所具有的特征,通过“交集语境”为篇章完型提炼评分标准,为语用能力评估提供内容效度保障。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的语用能力数据收集方法,尤其是国内语用能力问卷后,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发现国外语用能力问卷语境多集中于欧美世界或日语语境,国内语用能力问卷存在着构念效度杂乱和模糊不清的问题。鉴于此,基于我国学习者众多的实际国情,借鉴传统英语测试方法,作者尝试了多项选择、判断正误和篇章完型评估我国低年级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方法,旨在迅捷地评估众多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通过专家评估、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和被试答题心理分析,我们发现三种方法为语用能力评估提供了构念效度保障。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可以通过静态语用知识的测试和动态层面的言语行为实施评估折射出来。语用能力的评估也可以象传统外语测试中通过多项选择、判断正误和篇章完型那样完成,借助机器阅卷迅捷地计算出学习者的语用得分、相关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希望语用能力评估成为外语教与学过程中既注重语言形式又注重语言实际应用的桥梁,其反拨作用会引导师生更加关注学习者英语的实际应用,从而为避免“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改变我国外语教育的“费时低效”的尴尬境地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