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结石病是全世界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胆囊结石病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重所周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但切除胆囊,特别是切除有功能的胆囊给患者带来诸多并发症。近来许多学者开展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术,因其理论上可以保留胆囊功能而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保留了胆囊是否一定保留了胆囊功能,什么样的胆囊结石病适合于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术,特别是结石所占胆囊容积比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的关系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胆囊结石占胆囊容积比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关系,从而为微创保胆取石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胆囊结石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行LRCL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术后因结石复发等原因停止随访4例,共96例入组。按结石所占胆囊容积比进行分组。A组:结石所占胆囊容积比<30%;B组:结石所占胆囊容积比≥30%,且≤70%;C组:结石所占胆囊容积比>70%。其中A组40例、B组35例、C组21例(其中充满型胆囊结石9例)。A组、B组所有受试者术前胆囊最大收缩率均≥30%,C组受试者除充满型结石外胆囊均能收缩至胆囊壁与结石紧密接触,所能检出的最大收缩率<30%。各组分别行空腹、LUNDH试餐(冰棒)餐后15、30、60、90、120、150、180min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胆囊最大长径、短径及纵高。计算出每名受试者空腹胆囊容积、服用试餐后各个时间点的胆囊容积,选取胆囊容积最小值作为胆囊最小残余容积,计算胆囊最大收缩率。A组、B组、C组行经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术后3、12、24个月分别以相同的方法检测胆囊最大收缩率。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显示A组术后3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高于术后12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及术前(P<0.05);术后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高于术后12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前(P<0.05)。C组术后12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高于术后12个月及术后3个月P<0.05)。A组术前与B组术前胆囊最大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3个月,A组、B组及C组各组间胆囊最大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12个月,A组、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胆囊最大收缩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至术后24个月,B组术后胆囊最大收缩率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A组胆囊最大收缩率显著高于C组(P<0.05)。提示:胆囊内结石的存在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受损,解除结石对胆囊的刺激,可使胆囊收缩功能得以逐步改善;术前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胆囊最大收缩率≥30%),经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亦然良好,且术后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好转;因结石所占胆囊容积比>70%(含充满型胆囊结石),术前实际测得的胆囊最大收缩率<30%,但胆囊仍有收缩趋势者(充满型胆囊结石除外),经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大部分(本研究达76.19%)收缩功能仍可达到正常;术前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结石所占胆囊容积比越大,术后胆囊收缩功能提高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