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就有疯狂、狂躁、凶悍、暴戾之意。这与英语中的Madness相近。在我国古代被称作“狂易病”即“狂而变易常性”的病者。此时的“狂”多与癫接近。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脑功能絮乱,意识活动失常。现代文学中的狂人形象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被赋予了与以往的狂人所不同的意义。本文所说的“狂人”主要指精神病人,这里既包括现实层面上即病理学意义上的精神病人,又包括具有疾病隐喻色彩的精神病人。后者在现代文学中多表现为既是病理学上的真实狂人又是精神上清醒的反抗战士。而写作时笔者会更多的关注后者更具特色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如果说古代文学中的狂人大多具有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的作用,当代文学的狂人多是体现自己的主观欲望和感受,那么现代文学中的狂人则更多的引起人们对时代的弊病、人类文明规范的重新思考。暴力一词本身就含有雄健、狂野、彪悍的意思,因此很容易使我们将“暴力”和“狂人”这二个词联系在一起。“暴力”一词在当下俨然成为一个流行词汇。语言暴力、视觉暴力、文字暴力等等,这些原本平淡的词语一旦与暴力挂钩,仿佛就有一种磁力,一下子就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可是谈到“暴力”很多人还只停留下法律的层面,将其与犯罪相联系。似乎暴力就等同于肢体上产生的冲突,其实暴力的内涵远非如此狭隘。它作为一个学术用语实际上包涵广阔。本文就将“暴力”纳入一种文化现象而非暴力本身进行研究。因此它除了包括最直接的身体暴力,还包括结构暴力以及文化暴力等内容。它不仅是简单的身体对抗,更是政治、文化的冲突在人们身上的体现。鉴于“狂人”形象的代表性,以及暴力文化理论的独特魅力,我试图将二者相结合,以暴力为切入点,以复合式的视角解析现代文学中的狂人形象,以期对狂人形象做出新的分析和解读,丰富对狂人形象的研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狂人形象的暴力叙述的背后体现的是种文思考象也是一种美学形式。男权文化、乡规民约中的糟粕,这些潜藏在社会生活中的隐形暴力,通过作者的有意编排和选择性叙述使其完全暴露在读者面前。无论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残暴,还是统治阶级为了一己私利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村落为了维护稳定制定的乡规民约,从很大程度上都是政治暴力的一部分。他们披裹着合情亦合理的外衣带给人无尽的伤痛与无奈。中国几千年的男权思想并没有随着封建帝制的灭亡而消失,它对女性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依旧让人触目惊心。女性被放置到被观赏、被把玩、被消遣的位置上,男权的暴力侵蚀着她们的身体和灵魂。她们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作为人的基本尊严。统治阶级为了一己私利发动的战争更是将暴力的残酷演绎的淋漓尽致。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狂人仍在努力的抗争,无论是大胆反抗礼教的斗士还是为生计绞尽脑汁的小人物,他们都在努力的改变现状摆脱困境。可是他们的结局却并不完美,怒骂也好、暴力发泄也罢,他们都难逃悲剧的结局。暴力因子的加入,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得到立体的呈现。这更给文本铺上了一层悲剧色彩,由此产生的悲剧之美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震惊、唉叹之后,引起我们对社会、对文化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夸张变形的另类美学风格更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暴力叙述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强烈的阅读刺激。大胆、激烈的言语,一下吸引住读者的眼球。而种刚性的力量之美也一反中国传统的阴柔之气,影响着当时的文坛。给现代文坛增添了几分硬气与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