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74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票期权激励效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并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何完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建议。
2005年之前,由于缺乏政策法规的支持,中国上市公司中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激励,因此,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股票期权激励原理、股票期权定价模型、以及少数试点上市公司实施变通的股票期权激励是否有效(2005年之前,在没有政策法规支持的背景下,少数中国上市公司实施了变通的股票期权激励)等方面。在2005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之后,截止2008年,我国共有74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随着股票期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股票期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对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应用。
本文以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搜集、计算并整理了这些公司的财务指标、治理结构指标、股权结构指标和股票交易指标,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样本公司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股票期权激励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在“股票期权激励——公司风险水平——公司业绩”的相互关系中,股票期权通过合理提高经理人员的风险经营意识,从而改善了公司业绩,实证检验了公司风险水平是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此外,本文还将董事会构成、CEO二元性、大股东持股比例、内部人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公司战略等作为调节变量,对影响股票期权激励效用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特点,并从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优化和股票期权激励的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与国内现有的股票期权激励的相关研究文献相比,本文存在以下创新点:
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在国内首次引用了中介变量和中介效应检验、调节变量和调节效应检验等通常用于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调节效应检验模型,对74家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前后的公司业绩、公司风险和经理股票期权收入比等指标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从而对股票期权激励效用、公司风险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2、在数据完备性方面,本文搜集了截止2008年为止,已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74家上市公司有关财务数据、治理结构数据、股权结构数据和股票交易数据,在搜集、整理和计算这些数据方面,本人充分利用自身在证券行业工作多年,搜集上市公司数据比较便利的优势,使本文在数据搜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优于国内同类研究文献。
本文所指的“经理人员”包括上市公司章程中规定的高级管理人员,上市公司的CEO是指上市公司的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