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大学是晚清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私立大学。岭南大学农学系是岭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合并到华南农学院之前,农学系经历了岭南学堂开设农业课(1908-1912)--岭南学校农学部(1912-1918)--岭南农科大学农艺科(1918-1927)--私立岭南大学田艺系或农艺学系(1927-1952)等几个发展阶段。岭南大学农学系在办学的35年间,一贯坚持选择适合应用于中国南粤的学科,重视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紧密结合、同步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级农业科技人才,为推动广东近现代高等农业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岭南大学农学系受西方基督教会影响,从创办伊始就仿照美国教学模式,学习美国经验,如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选课制,这在教育制度实施上完全符合于1922年后国民政府贯彻“新学制”的要求。农学泵坚守岭南大学整体教学制度,致力于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人才,严格选拔学生,实行淘汰制,宁缺毋滥,培养了一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优秀学生,同时利用基督教色彩较浓特点,展开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和竞赛,提高知识水平,并参与创办农业专刊,如《农事月刊》、《岭南农科章程》等,同时寻求海内外的资助,面向港澳、南洋和美洲的华侨子弟兴办华侨教育,鼓励他们回国学习农业技术,为祖国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以岭南大学农学系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分阶段系统论述了从1908年到1952年间岭南大学农学系的历史沿革、师资状况、教务概况、科学试验与研究、科目设置和学生情况等等,勾勒出农学系创办和发展的艰辛历程,从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农业教育与研究、科研成果的推广、战争中的迁移等方面,结合每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对办学特色作简要分析,从而探讨其对华南近代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其对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及中外农业科技交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