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信息量急速增加。面对着“信息风暴”,如何选择“有用信息”为我们服务,值得思考。在近八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面对问题时,“没有方向”才是解题失败的原因所在——他们看到题目,很多人表现为“拿到就做,下笔就错”——没有思考的过程,没有“找”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导向。如果教师将问题分层来问他,他往往也能说出对应的知识点。而学生自己遇到问题时,就没有“目标”意识,不知道“如何从题设中挖掘有用信息”,不知道“如何选择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走弯路,效率低下。200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六项数学能力以来,我国学者对“数学联结能力”提高了关注度。2007年,史宁中教授在数学高级研修班澳门、宁波会上的发言中提到将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将“基本数学经验”摆在了数学学者的面前。2008年,由张奠宙、竺仕芬和林永伟三位共同撰写的《“基本数学经验”的界定与分类》一文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对“目标选择性联结”以及将“目标选择性联结”和“积累基本数学经验”结合起来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根据已有理论,我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假设:“目标选择性联结”对初中学生积累基本数学经验会有所影响。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部分。理论上,从定义属性理论、特征整合理论、认知理论、CPFS结构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标选择性联结”的界定;实验发现当前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积累基本数学经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就“目标选择性联结促进初中学生积累基本数学经验的作用表现、如何促进以及相应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研究。实证研究中,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和两个实验,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得出研究结论。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初中学生数学联结能力以及“目标选择性”的意识程度;实验一:通过《目标选择性联结能力前后测试》,了解初中学生目标选择性联结存在三个水平与基本数学经验的相关性;实验二:通过《初中生基本数学经验积累前后测试》,指出:通过有意识的目标选择性联结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目标选择性联结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CPFS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实现,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