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ERCP与PTCD减黄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ERCP与PTCD两种术前减黄方式对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减黄效果及对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并于术前行ERCP或PTCD减黄的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前减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ERCP与PTCD减黄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ERCP与PTCD两种术前减黄方式对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减黄效果及对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并于术前行ERCP或PTCD减黄的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前减黄方式分为ERCP组(A组)和PTCD组(B组),其中ERCP组17例(ENBD外引流16例及ERBD内引流1例),PTCD组50例;ERCP组中胆管癌6例,胰腺癌3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例,壶腹癌5例,PTCD组中胆管癌18例,胰腺癌16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7例,壶腹癌9例;ERCP组患者减黄后均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TCD组中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对比两组患者减黄前后、PD前后的一般资料、肝功能、营养状态、炎症反应、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分析不同术前减黄方式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减黄前A组与B组患者的胆管直径(1.49±0.36cm vs 1.46±0.41cm)及胰管直径(0.41±0.18cm vs 0.44±0.25cm)无差异(P>0.05)。减黄前A组与B组总胆红素(340.21±25.44μmol/L vs 338.18±19.20μmol/L)及直接胆红素水平(169.00±49.89μmol/L vs 158.46±51.52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减黄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低于B组(141.21±78.96μmol/L vs 216.96±81.86μmol/L,71.49±39.94μmol/L vs 103.31±58.3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减黄后至相同胆红素水平(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间隔时间明显长于B组(23.53±7.18天vs 12.18±5.7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减黄前ALT(182.76±94.95U/L vs 186.45±85.63U/L)及AST(161.18±90.83U/L vs 175.32±84.35U/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65±46.33 U/L vs 66.16±37.73 U/L,77.59±46.67 U/L vs 52.35±24.64 U/L)(P<0.05),B组减黄治疗后肝功能恢复优于A组。A组术后并发症共计6例,其中细菌感染1例,真菌感染3例,胆道出血1例,胰瘘1例,约35.3%。B组术后并发症共计24例,其中细菌感染7例,真菌感染4例,胆道出血4例,胰瘘3例,胃肠道功能障碍3例,肝肾功能障碍3例,约48.0%,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在手术时间(7.93±1.59h vs 7.22±1.99h)、术中出血量(297.06±113.84ml vs385.00±309.25ml)、术中输血量(585.29±524.33ml vs 532.00±449.75ml)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B组(51.06±4.01天vs40.12±11.1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住院费用无差异(147974.49±40139.41元vs 127495.64±38114.20元)(P>0.05)。结论:对于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PTCD的减黄效果及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相比于ERCP更好。同时,经PTCD减黄治疗的患者达到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胆红素水平所需时间更短,患者总体住院时间较短,恢复较快。此外,两种减黄方式对于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炎症反应及营养状态等方面的影响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1.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2.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学诊断淋巴结阴性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能否从淋巴结清扫术(LND)中获益。3.统计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1.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ICC且行LND的患者。将术后病理结果定为金标准,统计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
目的:讨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PLR)、癌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等血生化指标与子宫内膜癌转移及分期的关系,进而辅助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前评估。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石蜡病理分别回报为子宫内膜癌的200例患者与子宫内膜良性疾病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
目的:了解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在抚顺地区中的患病率和基因型分布,研究hr HPV感染相关因素,并对比hr HPV阳性人群中阴道镜转诊策略的检验效能。探讨细胞学诊断结果在初筛组与质控组诊断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作为大型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项目的分中心,为中国宫颈癌筛查策略、宫颈癌疫苗研制与推广策略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将抚顺市某医院作为宫颈癌筛查点进行横断面研究。宫颈标本取自25-65岁
研究目的: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其预后在肿瘤中最差,总体五年生存率小于8%。早期诊断可使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从3%提高到37%。CA19-9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PDAC常规治疗的唯一血清生物标志物,其诊断效能不够理想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CTCs是从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中分离出来的癌细胞,通
目的:客观评价超声引导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对比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辅助镇痛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开腹卵巢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30)。术前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后路阻滞、腰方肌前路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单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记录三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观察穿刺相关情况,包括操作时间(从扫描定位到局麻药注
目的:胰腺癌伴肝转移(PCLM)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很差,目前的治疗方式以全身化疗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开始开展PCLM的手术治疗,但是,外科手术作为可能实现根治的手段之一,是否能够较化疗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肝胰病灶同步手术切除和全身化疗对于可切除PCLM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从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
目的:肝切除(liver resection,LR)和包膜外剥除(enucleation,EN)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HH)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术式在开腹手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术式选择的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
目的:探讨在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中HBe Ag状态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20年7月首次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肝切除术的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HCC患者共249例,将其分为HBe Ag阳性组(n=77)与HBe Ag阴性组(n=17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ALT、AST、血清总胆红素、INR水平、乙肝病
目的:分析双针倒刺缝合法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尿道吻合(urethrovesical anastomosis,UVA)中的术后早期尿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54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资料,膀胱尿道吻合采用双针倒刺缝合组27例,单针连续缝合组27例,统计分析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普通外科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利用SPSS软件24.0版本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两相关性分析采用连续校正X2检验或X2检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指标再次进行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