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苏州造园活动日盛,成为一时之风尚。许多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园子都创建于这一时期,网师园即是其一。其前身可上溯至南宋史氏“万卷堂”时期,清乾隆年间,宋宗元于旧址建园,此为营建伊始。之后网师园屡易其主,历经多次不同程度的改建、增筑,其园林规模、建筑景观等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园主瞿兆骙父子和李鸿裔父子对园子的改建为今日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网师园最初以山、水、植物等景观要素为主体,辅以建筑,园景旷然疏朗,水面开阔,主要承担的是游玩赏乐的功能。后来慢慢发展,其水域不断缩小,建筑成为最主要的景观要素,布局更为紧凑、严谨,园子的住宅属性逐渐凸显。基于研究网师园的历史沿革与格局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对网师园内的建筑、水体、假山、植物、匾额楹联等构成要素逐一分析,加深了对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造园手法的认识与理解。网师园六次易姓有八位园主,历经世事更迭,终成今日之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网师园继承并发扬了“渔隐”主题,主体部分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园林意境,对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