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腐烂的植物根部得到一株优势霉菌(经鉴定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opsis),研究其对Cr(Ⅲ)、Cr(Ⅵ)的抗性作用。以拟康宁木霉的粉末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探讨拟康宁木霉粉末对Cr(Ⅵ)的吸附机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Cr(Ⅲ)浓度小于10mg/L时,对拟康宁木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r(Ⅲ)浓度大于10mg/L时,则随着Cr(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Cr(Ⅵ)对拟康宁木霉的生长始终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强于Cr(Ⅲ)。Cr(Ⅵ)对拟康宁木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50mg/L。经透射电镜(TEM)观察:拟康宁木霉菌体吸附前细胞完整,表面无黑色颗粒物;吸附Cr(Ⅲ)后细胞壁周围出现了明显的黑色堆积物质;吸附Cr(Ⅵ)后,不仅细胞壁周围出现了较多的黑色堆积物质,且细胞壁增厚,细胞膜穿孔,说明Cr(Ⅵ)对菌体的毒性影响较大。用6g/L的拟康宁木霉对Cr(Ⅲ)、Cr(Ⅵ)进行吸附,Cr(Ⅲ)的吸附率在Cr(Ⅲ)的浓度为25mg/L时达到最大(41.18%);Cr(Ⅵ)的吸附率在Cr(Ⅵ)的浓度为1mg/L时达到最大(41.75%)。随后,Cr(Ⅲ)、Cr(Ⅵ)浓度增高,对菌体的毒性作用增强吸附率减小。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吸附过程中,拟康宁木霉能将12.2%的Cr(Ⅵ)还原为Cr(Ⅲ)。空白对照组菌体内GSH的含量为1.77mg/g,而Cr(Ⅵ)胁迫组的菌体内GSH浓度均高于对照组。Cr(Ⅵ)浓度为10mg/L时,菌体内GSH的含量达到最大值4.16mg/g,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SH含量提高了135%。将拟康宁木霉粉末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Cr(Ⅵ),结果表明,影响拟康宁木霉吸附Cr(Ⅵ)主要因素的依次为:pH>Cr(Ⅵ)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Cr(Ⅵ)初始浓度为2mg/L,吸附剂用量为2.5g/L,pH为4.5,此时的Cr(Ⅵ)吸附率为80.37%。在最优条件下共存离子对Cr(VI)的吸附效率的影响如下:一价阴离子Cl-、NO3-的影响不明显;二价阴离子SO4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吸附率下降了19.64%;二价阳离子对Cr(VI)吸附的影响结果各不相同,Cu2+对Cr(VI)的吸附有促进作用,吸附率提高了2.13%,Zn2+却明显地抑制了的吸附,吸附率下降了16.91%。吸附剂经过7次重复使用吸附容量下降了2.86mg/g,但解吸附效率依然很高。采用热力学方法、SEM、XRD、FTIR技术分析拟康宁木霉粉末吸附Cr(Ⅵ)的机理。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对Cr(VI)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并且该吸附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吸附。SEM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前的吸附剂表面粗糙、沟壑及孔洞多;吸附后的吸附剂表面变得密实平整。XRD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后的能谱图上出现了Cr元素谱线峰,表明了拟康宁木霉粉末确实吸附了铬;通过FTIR的实验结果可知,-OH吸收峰和-PO4吸收峰发生位移。综上可以得出,拟康宁木霉粉末吸附Cr(Ⅵ)的过程中存在络合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