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营位置探讨《清明上河图》的视觉空间转换规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传世名画之一。作品生动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自然风光和繁华市井。拥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社会等人文领域。对于画面本身的空间架构和视觉逻辑研究鲜有人涉及。笔者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汇贯通,逐步深入探究。由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一个广阔的全局场景。加上其特殊的画幅尺寸和观赏方式,让它在空间展示上拥有了动态叙事的能力。画面本身的视角和视点是在自适应浮动的。虽然这让画面看起来更加自然舒适。但是会造成整体空间结构的扭曲和局部空间的错位。画家通过各种巧妙的衔接隐藏了其间的痕迹,让作品在逻辑理性空间和视觉感知空间之间找到平衡。在《清明上河图》当中,画面中的空间架构非常复杂。作品同时展现了正投影、斜投影、中心投影等多种空间转换的方法。然而这些空间转换方法的理论根基本身却是相互矛盾的。在传统中国画中,之所以能够将这些相互矛盾的透视理论进行结合应用,得益于中国画中的空间建构,源自于对空间概念的哲学认知,而非视觉经验的分析判断。正因为中国画透视是空间逻辑和视觉规律的深度结合,无法使用单一的数学方法进行精确描述,才形成了中国画没有透视法则的假象。广义的透视学是指将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图像的方法或技术。只要绘画作品中存在空间展示,就一定有其处理的方法和规律。笔者从中国古人空间世界观的形成,结合空间转换的原理。全方位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空间构架,以此窥探中国传统透视法则的全貌。本文分为四章来探究《清明上河图》中的空间架构。其中第一章主要分析作品宏观上的时空建构,横幅长卷的特殊的阅读方式,赋予了静态的画面以动态的呈现效果;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清明上河图》当中的空间表现的特点;第三章是文章的重心,结合透视学理论和古人的空间认知,着重从理论层面分析《清明上河图》当中空间架构的形成原因,总结空间建构的规律和法则;第四章将宋、明、清三个不同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空间架构进行对比分析。跨越时间维度探索中国画透视学的发展方向,以此来验证中国画透视学发展的非盲目性。
其他文献
一、社会发展视角关于中国近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有很多论述。所有论述都会关注设计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并以这种作用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整个设计领域的演变规律。比如张道一
<正> 我厂生产的光学活性甲基炔诺酮,在用GF 254硅胶作薄层层析,用365nm/254nm紫外光观察时,可见紧靠紫色主点下方R_f值0.53处有一蓝色荧光杂质点。我们对这一杂质进行了制备
该文简要介绍深圳南山文化(美术)馆的建筑方案,剖析其设计理念——文化舞台、城市客厅以及如何采取巧妙的设计策略来突显文化馆建筑的公共性、开放性;指出文化馆建筑应强化其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临床常见,现将我们对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2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0例(男97,女123)为门诊
原位固化技术对于大规模的弃置污泥处理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优势,但是处理后的污泥中的重金属是否能够实现稳定化尚不明确。通过某污泥原位固化处理工程,采用Tessier 5步提取
历经数代开拓,华山医院康复医学学科现已转轨快车道,正在打造行业顶级标杆。60余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39;华山医院&#39;)康复医学科以&#39;医疗体育&#39;为
新工科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新产业提出的人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目前物流工程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不突出,教学、考核
[目的]康莱特注射液作为抗肿瘤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本次实验是将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合用研究肺癌端粒酶活性和Survivin的表达,探讨康莱特注射液抑
通过振冲密实换填砂基础在重力式码头中的应用实例,说明在码头基础处理时合理选用软基处理方法,并阐明换填砂基础采用振冲密实工艺的重要性。
本文围绕变频器的传感器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对变频器传感器及常见故障、变频器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以及变频器传感器感应电机容错控制系统结构及实现方案进行了探究,希望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