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问题,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在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的前提下,自然资源禀赋成为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当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均衡出现倾斜的时候,会给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内部冲突的发展和蔓延。尤其是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围绕着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了本地特有的经济结构。传统的人文因素与地理环境演变的模式认为,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而自然环境恶化带来了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加剧,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笔者认为,对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抵抗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恶劣环境的有效手段。建立在引洪基础上的作物选择、耕作制度、分水制度等给流域内村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维持了当地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但是,在人口增殖、土地开发利用率加大的情况下,水资源稀缺性日益加重,产生了对洪水资源的争夺。绵延不绝的争夺冲击了原有的水利秩序,流域内村庄试图通过制度调整与分水技术改进来维持村庄间的水利秩序,却没有认识到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产生的纠纷不可避免。结构性的贫困存在,生产力没有大的提高前提下,该区域单纯依赖资源而生存和发展的状况不会改变。本文即是以山西平遥县官沟河流域引洪灌溉为例,利用当地保存的碑刻资料、县府志资料等,运用长时段的眼光,审视了发生在流域内的水利纠纷。水利纠纷具体原因复杂多样,诉讼标的也不尽相同,根源于资源禀赋的经济形态。虽则有缓解人口压力的迁移与流动,也有经商等副业补充,但是该区域恶劣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