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噻唑和咪唑都属于重要的五元芳香杂环,不存在于自然界,其衍生物经常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医药、环境监测和光学材料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多个配位点,与众多金属盐发生配位反应得到构型多样的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生物活性、离子检测和催化方面应用较多。特别是有机过渡金属Zn(II)、Ni(II)、Ag(I)配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性能。本课题基于这些背景设计合成了两种唑类配体和五个Zn(II)、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噻唑和咪唑都属于重要的五元芳香杂环,不存在于自然界,其衍生物经常作为反应中间体,在医药、环境监测和光学材料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多个配位点,与众多金属盐发生配位反应得到构型多样的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生物活性、离子检测和催化方面应用较多。特别是有机过渡金属Zn(II)、Ni(II)、Ag(I)配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性能。本课题基于这些背景设计合成了两种唑类配体和五个Zn(II)、Ni(II)、Bi(III)、Ag(I)配合物,对其光谱性质和抑菌性能进行了探究,并做了相应的理论计算。主要内容包括:1、将得到的中间体分别与2-噻唑甲醛和咪唑-2-甲醛反应得到配体L~1和L~2,L~1:2-(2-噻唑基)-4-甲基-1,2-二氢喹唑啉-N~3-氧化物;L~2:2-(2-咪唑基)-4-甲基-1,2-二氢喹唑啉-N~3-氧化物,通过IR、~1H NMR等手段表征了L~1和L~2的结构。2、通过配体L~1与Zn(NO3)2?6H2O、Ni(NO3)2?6H2O、Bi(NO3)3?4H2O、和Ag NO3反应析出四种规则晶体,分别为Zn(II)配合物1:[Zn(L~1)2·(NO3)2]、Ni(II)配合物2:[Ni(L~1)2·2H2O]·2CH3OH·(NO3)2、Bi(III)配合物3:[Bi(L~1)2(NO3)3]和Ag(I)配合物4:[Ag(L~1)2]·(NO3)。使用元素分析、FT-IR、UV-vis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体L~1及其相应的配合物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仪已进一步验证了配合物1–4的分子结构,确定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独特的晶体堆积。3、通过配体L~2与Ni(NO3)2?6H2O反应得到Ni(II)配合物5,化学式用[Ni(L~2)3]·(NO3)2表示。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晶体学确定了其结构,而配合物5的氧化还原过程已用循环伏安曲线(CV)分析。4、用牛津杯法比较了Zn(II)、Ni(II)、Bi(III)、Ag(I)配合物与相应配体的抑菌活性,通过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显示了对两种菌株的抑菌能力。5、利用Gaussian 09气相程序对1–5配合物做了TD-DFT计算,获得了前沿分子轨道LUMO和HOMO的能量以及能隙优化值,并通过TD-DFT紫外模拟,探究了配合物分子中所发生的电子迁移。此外,ESP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分别讨论了两种晶体结构的化学位点和非共价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中多重化学元素比例关系及其随环境变化规律的学科,可揭示生态过程元素耦合关系及生态系统能量平衡。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其东缘分布高寒草甸、灌丛草甸及沼泽化草甸,是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区域。科学评估高寒草甸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及相互作用,对判定该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可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
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速,不仅造成了城市生态资产的过度利用和废弃物的过度排放,而且改变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特别是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造成巨大压力,导致供给不足或供需错配等问题,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福祉稳步提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当前有关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区域等较大尺度,且侧重于供给间的内在联系,而从需求端出发,探索供需错配与供需内在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进而导致相
在最近的生物和环境领域,荧光化学传感器作为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基于不同机理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运而生。首先,成功合成并开发了可检测硫化物(H2S)的双通道荧光化学传感器(TBS)。另外合成了基于4-羟基间苯二甲醛的荧光探针(H2L~2),可实现对氰根(CN-)和镍(Ni2+)的检测。同时在得到Ni(Ⅱ)配合物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一种“荧光开关”型传感器(L~2-N
寄生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茎半寄生植物与宿主水力性状和气体交换对理解寄生植物的适应策略尤为重要。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是典型的茎半寄生植物,它通过吸器从宿主获取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生长于我国茎半寄生植物分布的降水下限,为研究此类寄生植物与宿主的关系提供了典型材料。本论文以子午岭林区分布的北桑寄
历史城区随着城市的变迁而不断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空间形态和街巷结构,同时也面临着传统街巷肌理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丧失。过去,对历史城区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对单个建筑或者空间的研究,而忽视了空间结构本身的价值。因此,本文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城市形态学和空间句法理论,研究兰州历史城区传统街巷空间形态的演变、量化和重构,探明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在传统街巷的保护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和创造
真菌是最常见的植物病原体,其引起的病害占植物病害的70%-80%,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真菌通过侵染丝侵染植物,而植物气孔是其侵染的重要通道。植物能够通过主动关闭气孔来抵御病原真菌的入侵,且此气孔关闭和ABA诱导的气孔关闭共享下游通路;同时种子植物具有ABA调控气孔关闭的行为和通路,但蕨类和石松植物中没有进化出此通路。据此,本研究推测不同进化类群的维管束植物气孔对病原真菌入侵的响应存在差异。
污垢在循环水系统的管道和换热器内长期沉积会堵塞管道,降低换热效率,危及安全生产,增加初投资和运维成本。投加阻垢剂是抑制循环水系统结垢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围绕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改性在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聚合度小、钙容忍度低、遇碱金属离子易形成絮状沉淀。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合成了以双烯丙基聚醚为交联剂的改性水解聚马来酸酐(改性HPMA)
超分子化学自诞生以来,由于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阴阳离子的识别作为超分子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也同样受到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虽然阴阳离子在化工、制药、生物、环境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中重金属离子和氰根离子对人们的健康问题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选择性高灵敏的荧光传感器来检测重金属离子和氰根离子。鉴于此,本论
牦牛作为青藏高原典型家畜,对高寒低氧环境拥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是研究高海拔适应机制的良好模式物种。本文使用与牦牛系统发育关系较近的黄牛作为对照,从结构变异的角度解析牦牛高海拔适应的遗传学机制。本文应用Hi Fi测序技术对一头野牦牛进行测序,同时使用Pac Bio SMRT三代测序技术对四头牦牛和两头藏黄牛进行基因组测序,随后进行组装,并辅以Hi-C测序数据,最终得到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后的牦牛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越来越同质化的城市风貌,使得城市中的人们逐渐“失忆”,城市同质化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就重点建设了一批工业城市,这些工业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和建设中留下大量的工业遗存,但是起初人们并没有过多地重视工业遗存和工业文化的保护,破坏了工业城市的文脉和城市中集体记忆的延续。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