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上海的城市体验,我发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太注重单体建筑的独特及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大剧院”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的离奇、神秘和惊喜是有其一定的价值,但是人们行走在其中却没有安全感和方向感。拉斯姆森(Steen Eiler Rasmussen,丹麦,当代建筑师)说过“所有好的建筑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只看建筑物及其细部是不够的,必须体验城市建筑,并让人们在体验城市建筑时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建筑和城市文化的差异性逐渐模糊,地标性建筑大量涌现,城市文脉和空间肌理被破环,导致人们生活在其中没有安全感,城市的生活品质也难以得到实现,城市的整体空间体验更是无从谈起。当今社会是一个关注情感生活和梦想的社会,通过体验来唤起情感共鸣成了商品的最新卖点。在空间设计中,关注空间以及生活的品质就显的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提出建筑设计师的根本任务是使自己的设计能够更好的激起使用者的共鸣,并提出了空间共鸣这一说法,重点分析了空间共鸣的生成策略。主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设计师如何“审”和“现”来分析。?设计师的“审”主要是通过对空间情节,空间体验,体验心理学等的分析,引导设计师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灵感,将生活空间中的一种情节(体验背后场所空间提供的一系列让人们值得记忆的生活事件、情感、秩序、场所感)作为设计师创作的来源。设计师的“现”主要通过研究电影剧作学的手法同空间设计结合起来,把电影剧作的一系列的构思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从设计师如何采集情节、加工情节、构造情节、组织情节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接下来,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中的沙特阿拉博馆,安藤忠雄设计的水御堂以及别墅空间创作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如果设计师能够从生活空间情节中寻求设计来源,能成就一种空间体验,一种场所感,从而勾起使用者与之相关联的共鸣和联想,丰富空间和生活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