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研究一:探讨I-Gel喉罩通气全麻手术气道管理的效果,验证I-Gel喉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广泛使用提供借鉴。临床研究二:评价颈椎手术患者I-Gel喉罩引导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临床研究一:择期行喉罩通气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体重指数<30kg/m2,随机分为2组(n=30):I-Gel(I-Gel)组和LMA-Proseal(LMA-P)组。全身麻醉诱导后,患者取正中“嗅物”位,操作者采用单手旋转盲插法置入喉罩,置入成功后接麻醉机通气。记录两组喉罩置入时间、置入难易程度、气道密闭压(OLP)、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并在置入喉罩成功即刻和术毕清醒拔除喉罩即刻记录纤维支气管镜(FOB)观察咽喉部解剖分级;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出喉罩时间;监测BP、HR、ECG、Sp02、PETCO2、BIS,记录入室后(基础状态,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喉罩置入成功后即刻(T3)、置入后3min(T4)、术毕(T5)、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6)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3mmn(T7)时HR和MAP以及术后咽喉部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研究二:择期全麻气管插管的颈椎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6~62岁,体重57~78kg,身高165~177cm, 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口咽通气道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组(O组)和I-Gel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组(I组)。麻醉诱导后,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咽部解剖结构显露分级、气管插管置入情况;记录入室后基础状态(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置入口咽通气道或喉罩成功后即刻(T3)纤支镜辅助气管导管后即刻(T4)的MAP、HR指标变化;记录拔除喉罩带血、术后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研究一: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拔除喉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l与LMA-P两组置入情况比较:60例患者三次置入总成功率为100%,其中气道密闭压分别为25.6±3.2cmH2O、28.7±2.2cmH2O, I-Gel组容易导入,置入时间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喉罩置入后即刻和术毕喉罩拔除前即刻FOB评价通气罩咽喉部的解剖位置情况:与LMA-P组比较,两时间点I-Gel组FOB检查口咽部解剖结构更清晰(P<0.05);胃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咽部不良反应罩体带血、咽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二:I-Gel喉罩均1次置入成功,置入时间为(10±3)s,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与O组比较,I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纤维支气管镜咽部解剖结构显露分级升高(P<0.05)。两组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均未发生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气管插管期间SpO2均>90%,I组仅1例喉罩粘血,术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研究一:I-Gel喉罩由于采用了预塑形硬质通气导管(柄)设计,较LMA-Proseal喉罩更易导入,纤维支气管镜检喉罩到位率高,插入胃引流管简易快捷,术后不良反应小,用于全麻手术患者通气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研究二:颈椎手术患者I-Gel喉罩引导FOB气管插管不仅可以确保有效的通气,而且可提高引导气管插管成功几率,缩短操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