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面。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深受广大外宾的欢迎,与此同时,川菜菜名还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使其成为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但是仍然有许多外宾品尝了美味的川菜后,最终都没弄明白自己吃过的菜肴到底为何物。面对当下如此之多令外国人费解的菜名译文,要想做到译对和译好,译者仍然任重而道远。本论文中的目的论是指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 J.费米尔(Hans J. Vemeer)、贾斯塔·霍尔兹·曼塔莉(Justa Holz-M ntt 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本文以目的论的视角来观察当下川菜菜名的英译,从分析川菜自身的特点入手,进而联系目的论,通过目的论对川菜英译的指导作用得出川菜英译的方法以及英译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川菜菜名所反映出的文化和语言特点,从中得出川菜命名的特点和方式分别为:中庸平衡的表达方式、唯美的用辞、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创始人的名字、历史典故和传说、地名和四川方言。根据川菜制作的工艺特点,得出其菜名命名依据可分为:按当地特有原料命名、按当地特有口味命名以及按当地多样的烹饪技法命名。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目的论的理论基础结合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提出川菜英译的方法可分为:音译、直译、意译、阐译和转译。最后,提出川菜英译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总之,本文的研究对于将川菜这项极具中国特色菜系下的各类菜名译的既有中国特色又不失英文韵味具有较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