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研究是唐宋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热点,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少研究成果。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入手分析李白与巴蜀文化关系的却尚属少数。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巴蜀地区度过的,巴蜀文化是滋养他成长的沃土。巴蜀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兼容性,李白的作品、思想和行为都在各个方面展现出了巴蜀文人特有的兼容心态。巴蜀文化的范围较为宽广,本文选取其中名流文化、仙道文化和豪侠文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以此为立足点分析李白的作品、思想和行为中巴蜀文化的烙印。巴蜀名流文化是历代巴蜀俊杰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李白追慕汉代蜀乡先贤——司马相如和扬雄,并由此建立起对赋体文学的热爱。初唐诗人陈子昂与李白同出西蜀,他们在思维方式和人生经历上多有相似之处,李白有意识地在思想和创作上向陈子昂的复古文学观靠拢。李白在蜀地时曾拜隐士赵蕤为师,向他学习过《长短经》一书,并对书中的纵横家思想有所吸纳。李白承袭了巴蜀名流好文学、慕权势的心理特征。他不仅喜好文学,并且有着自己独立的文学观。他欲济苍生,奋力追求功成,然最终失败。李白兼容性地继承巴蜀名流的发散性思维,对赋、诗、文、词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巴蜀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其仙道文化尤为兴盛。李白受仙道文化影响,在思想上对老子和庄子多有吸收,他认同老子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而在文风上多模拟庄子的浪漫恣肆。李白具有炼丹访仙的神仙追求,并且把它们付诸行动。李白的作品在诗体、题材和风格上都带有仙道文化的影子,他的游仙诗与山水诗各有精妙又能合二为一,他的诗歌中时常出现道教生活和神话、仙话的记录。这些因素的加入让李白的作品具有了超凡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兼容心态让他能够在以道为主的同时接纳儒家和佛教的思想。他“功遂身退”的理想源于老子,同时也含有儒家的独善和兼善思想。道家白日飞升的美梦破灭后,李白在佛教勾勒的彼岸世界中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豪侠的记载,此地的豪侠文化由来已久。李白少年时,在蜀地就有一些任侠的行为。李白时常在诗歌中对豪侠进行歌颂,并且不时以豪侠自居。他有着侠士的重诺重义的精神,并且有济世拯民的理想。心怀天下是李白豪侠精神的一部分,同时,他也重视自我个性的彰显。豪侠文化对李白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助长了他的享乐情绪,李白因此有过一些酗酒、狎妓的行为。李白对豪侠文化的吸收也具有着兼容的特点,他能够合儒、道、侠三者为一体,侠士李白有着儒家的重诺守信的正气和道家追求自由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