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焦孔隙结构和加压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发展的第二代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PFBC-CC)发电技术是洁净煤技术(CCT)在理念上的更新和完善,是洁净煤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实施煤热解、气化、燃烧的分级转化和综合利用,就是根据煤不同形态的特点,采用优化和集成的概念,达到既能使用常规的技术脱除煤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又能实现其高效转化和清洁利用的目的。半焦加压燃烧是第二代PFBC-CC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课题直接选用了常压工业流化床和中试规模增压喷动流化床气化炉半焦,对原煤和半焦进行了孔隙结构和表面形态的测定和分析,对半焦的加压燃烧特性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并在中试规模热输入1MWt增压流化床燃烧室内进行了半焦燃烧的验证试验。用氮气等温吸附(77K)法测量了原煤和加压、常压部分气化后半焦的BET比表面积,并通过BJH法计算了孔比表面积、比孔容、孔径和孔分布。结果表明,原煤在转化为半焦的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得发达,比表面积、孔比表面积和孔容积明显增大。实验发现半焦的孔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布曲线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第一个尖峰对应的孔径稍小于2nm,表明微孔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第二个尖峰对应的孔径在3.8nm左右,说明中孔的比表面积增加很快以至于出现了中孔的扩展。加压气化后的半焦孔隙结构更加发达,加压气化比常压气化更能促进半焦孔隙的生成和发展。从气化条件、半焦颗粒粒径、半焦工业分析成分三方面定性分析了影响半焦孔隙结构的因素。常压喷动流化床气化中,挥发分析出和热解反应对半焦孔隙的发展和生成起到主导作用;加压气化过程中,碳的气化反应对半焦孔隙的生成和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的气化工况下,煤焦可能存在一个合适的颗粒尺寸范围,使得挥发分的析出比较彻底,煤焦气化反应进行得比较充分,半焦颗粒的比表面积、孔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实验中,对常压气化该合适的粒径范围是1mm~1.5mm,对加压气化为0.5mm~1mm。利用扫描电镜,得到了不同粒径原煤和半焦样品的表观结构图像,进一步证实了加压半焦比常压半焦有更为发达的孔隙结构。在小型加压试验台上,分别对原煤和两种半焦进行了系统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在大型增压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半焦加压燃烧的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压力对煤和半焦的燃烧有不同的影响。随系统压力的增加,炉膛温度逐渐升高,燃烧效率也相应增大;在压力接近于0.5MPa左右时,压力增加,煤的燃烧效率增加减缓,但半焦的燃烧效率仍然增加显著。这一结果对第二代PFBC燃烧室内半焦的燃烧有指导意义。在较低的系统压力下,过量空气系数对半焦燃烧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在较高的系统压力下,压力对燃烧的影响占主导因素,过量空气系数的合适范围以不超过1.5为宜。压力下,初始静止床层高度对半焦的燃烧效率有较大影响。对喷动流化床,随静止床高的增加,燃烧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一定的试验装置,存在一个合适的静止床层高度的范围。本文实验条件下,静止床层高度在280~320mm之间比较合适。床层温度受燃料给料量、过量空气系数、炉膛压力、静止床层高度、空气预热温度等工况参数的综合影响,进而影响半焦的燃烧效率。床层温度提高时,燃烧反应速度加快,颗粒燃烧较完全,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在小型试验台上,当系统压力为0.5MPa时,半焦的燃烧效率达到94.73%,在大型试验台上,半焦的燃烧效率达到99.20%,充分证明了半焦加压燃烧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浅表皮肤创伤是临床医学和美容整形领域常见的病例,设计研发具有创伤修复的生物医学功能敷料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和解决创伤修复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创伤敷料在创伤修复的过程中容易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且在伤口的愈合过程中容易感染细菌,造成伤口的愈合速度减慢。水凝胶具有一定的保湿性能并方便负载活性物质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本文拟以聚乙烯醇(PVA)为基本材料制备水凝胶,并加入具有抗菌性能的壳聚糖(CS),以及
学位
预旋喷嘴的主要功能是加速和偏转进入涡轮转子叶片的冷却气流,进而降低气流的相对总温。叶片式预旋喷嘴是目前公认性能优异的预旋喷嘴,而在整环的喷嘴盘设计中,当喷嘴总面积
步入二十一世纪,可视化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科学理论与工程应用学科,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数据的速度和质量。在当今的工程领域中,绝大部分工程软件都需要使用可视化技术
本文首先对燃烧热声不稳定与涡脱落问题以及声场下的喷雾特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之后对本文实验中涉及到的试验原理和试验方法,以及动态压力采集模块与PDA测量
纵流式换热器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新型换热器,在换热量相同时,所消耗的泵功率相对于折流板式换热器较少。由于纵流式换热器的壳程结构不同于折流板式换热器,本文对纵流式换热器
学位
本文着重介绍了作者改进、重新设计后的全气缸取样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燃烧过程中微粒的生成历程进行了研究。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对取样孔及压力传感器衬套位置进
射流冲击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强化局部传热或传质的方法。对于冲击-逆向对流-气膜复合冷却的火焰筒结构而言,火焰筒壁面冷气侧的冲击冷却实质上是半封闭通道的冲击冷却,即冲击射
本文围绕制约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两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进行了简单阐述,希望能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该文以CY6102BZQ柴油机和CY4102BZLQ柴油机轴系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曲轴扭转/弯曲/纵向振动.对理论研究相当成熟的扭转振动,在先用传递矩阵法对离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