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阐述了译者对文化的协调作用。应用理论:勒弗维尔认为翻译是重写,是文化发展的策略;韦努蒂主张在翻译中使用异化翻译方法以保存差异。 在微观层面,笔者分析并尝试解决由文化差异产生的一些具体的翻译困难。种种文化各不相同。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形成其宗教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习惯与传统构成风俗文化差异。译者的任务就是协调文化差异、解决翻译困难。在论文中列出了奈达提出的五种困难:对等词空缺、意义冲突、语义联想、语用含义及民族心理差异。要解决翻译困难,译者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在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解释,甚至加注以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宏观层面上译者处理的是两大片文化—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勒弗维尔把翻译看作是文化发展策略,所以译者就成为特定文化构建的积极参与者。对内译者引进异质文化、丰富目标语文化,对外译者传播原语文化并构建其文化形象。以中国文化为例,译者为中国文化输入了新的营养成分。晚清时期翻译繁荣;从五四运动到建国时期的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译者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在传播中国经典文化如儒家思想及道教之精华方面作出很大贡献。译者构建了并正在构建着中国文化。通过翻译,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对世界东、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原语文化及目标语文化的协调客观上促进了文化融合。 笔者认为文化协调中最大的问题是误译,误译直接导致文化障碍或文化扭曲,不利于文化交流。研究误译的价值在于促使译者扩大知识面、强化两种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别意识,从而尝试尽可能地最小化翻译过失并使语言交流更为有效。 文化协调过程中译者应对不同文化持正确态度。我们要求每个中国译者尊重中国文化,他有责任传播中国文化并塑造其文化形象。因为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译者应尽可能采用异化方法以便于将其他文化引入目标语,这往往是目标语言读者阅读翻译的目的,因为伴随着全球化,读者的思想更为开放,他们比以前更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该论文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译者,结合微观和宏观方面详细讨论译者的文化协调作用。最后笔者建议将译者的文化态度、异化翻译方法及其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列入文化政策以期更好地实现译者的文化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