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胰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由于胰腺的特殊解剖位置、生理特点及胰腺癌症状的非特异性,尽管近年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技术和内镜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很困难。患者胰腺癌诊断明确时,仅约20%的患者还有手术的机会,超过80%的患者诊断明确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即使手术切除者,总的5年生存率也仅为18%,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比例仍居高不下。对于肿瘤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或手术后复发以及转移的患者,需通过非手术治疗的办法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局部晚期、转移性胰腺癌以及手术后复发胰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近些年来随着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开发,人们发现斑蝥素对于消化系统的癌症和一些疑难杂症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尤其是对晚期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去甲斑蝥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继而影响RNA和DNA的合成及细胞周期的进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且去甲斑蝥素还具有独特的刺激骨髓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提高患者抵抗力的作用,在治疗多种中晚期癌症中已经取得较好疗效。究竟去甲斑蝥素对胰腺癌有没有作用,目前为止研究甚少。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株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抑制PANC-1表达VEGF, Akt作用,探讨去甲斑蝥素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效果及机制,为去甲斑蝥素作为化疗药物用于胰腺癌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含不同浓度去甲斑蝥素的DMEM培养基与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一起培养,分别在12 h、24 h、36 h、48 h、60 h收集细胞进行MTT实验,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用1μg /ml、16μg/ml浓度的药物与细胞共同培养24h,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 Akt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的标准。结果:MTT法检测NCTD对PANC-1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NCTD对PANC-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吸光度值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组间均数两两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NCTD作用不同时间对PANC-1细胞的抑制率结果显示:作用12h时,在1~4μg/ml浓度范围内,NCTD对PANC-1细胞的抑制率低于12%,其中1μg/ml和2μg/ml两组间的差异变化不明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药物剂量的增大,抑制率明显升高,在作用24h时,4μg/ml的NCTD对PANC-1细胞的抑制率便达到30%以上,60h时,抑制率可超过50%,16gg/ml的NCTD作用60h时,抑制率高达73.86%。半数抑制浓度(IC50)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也逐渐降低,12h时半数抑制浓度为17.62μg/ml,60小时半数抑制浓度降到了6.43μg/ml。PANC-1细胞中VEGF和Akt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根据MTT分析结果,我们选择了1μg/ml和16μg/ml的NCTD浓度来分别代表低剂量和高剂量刺激组,培养24h后进行VEGF和Akt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发现:在PANC-1细胞中VEGF, Akt表达阳性为棕色反应颗粒。与对照组相比,加入NCTD作用24h后,1ug/ml的浓度下细胞质内的棕色颗粒出现明显减少,16ug/ml的浓度下颜色变化比1ug/ml更为明显,表明药物作用下,VEGF和Akt蛋白的表达量出现明显降低,并且NCTD浓度越高,两种蛋白在PANC-1细胞中的表达量越低。Akt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7.410,P<0.01),在不同实验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2.538,P<0.01); VEGF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表达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F=6.991,P<0.01),在不同实验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0.849,P<0.01)。结论:1去甲斑蝥素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呈现出剂量时间依赖关系;2去甲斑蝥素有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ANC-1表达VEGF的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3去甲斑蝥素有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ANC-1表达Akt的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