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并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牙周炎患者、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并且检测四组患者唾液和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以探讨牙周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间存在的可能关联。方法:1.研究对象: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A组)28人、类风湿性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R+P组)22人、慢性牙周炎患者(P组)32人和健康对照组(H组)18人。2.基本资料及牙周检查:检测并记载每个受试者磨牙临床各项指标:探针出血指数(blee ding on probing,BOP)、探针深度(probing depth,PD)、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 x,CI)、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3.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IL-17、TNF-α、IL-23的含量,以及所有受试者非刺激性唾液与龈沟液中CRP的含量。4.统计学分析:组均数两两对照采用个别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影响与牙周指标的关系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所有数据用双侧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类风湿性关节炎组(RA组)、慢性牙周炎组(P组)、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慢性牙周炎组(R+P组)三组血清中的IL-17、TNF-α、IL-23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慢性牙周炎组血清中IL-17、TNF-α、IL-23的水平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P<0.05);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比较,其IL-17、TNF-α、IL-23水平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2.牙周临床指数对照表示,探针出血指数的阳性率、附着丧失和探针深度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慢性牙周炎组(R+P组)、慢性牙周炎组(P组)中较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RA组)(P<0.05);并且三组受试者的探诊深度与探针出血指数的阳性率都高于健康组(P<0.05);R+P组的PD、AL与P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O5)。3.龈沟液中CRP水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慢性牙周炎组(R+P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组(RA组)、慢性牙周炎组(P组)中显著高于健康组(H组),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慢性牙周炎组和慢性牙周炎组患龈沟液中的CRP的水平显著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唾液中CRP含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IL-17、TNF-α、IL-23在牙周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引起牙周炎的致炎因素亦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2.通过临床检查表明,牙周探针出血指数、探针深度、附着丧失在类风湿伴牙周炎患者中破坏程度最重,单纯牙周炎患者,健康组次之,这也就意味着类风湿性关节炎存在使牙周炎病变发展程度加重的可能。3.在龈沟液检查中发现,牙周炎患者的CRP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健康组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组,间接表明牙周炎症使得口腔局部CRP增高,并通过血液循环增加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