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b2.0因其强调用户参与、交互性等特点,大大促进了通过互联网而进行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共享活动。在组织中,基于Web2.0的信息交流技术也逐渐改变了个体彼此间信息交流与共享知识的行为模式。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模型构建法和实证调研法等方法,建构组织中Web2.0的环境特征、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共享绩效的关系概念,并以有使用Web2.0技术从事工作任务的或处于Web2.0环境中的工作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问卷,抽样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研究所提出的Web2.0环境特征与知识共享绩效影响的关系概念进行验证,以期深入地探讨Web2.0技术在个人工作场景中的应用,及对其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机制研究文献整理与内容分析。对于Web2.0环境、知识共享机制开展文献整理,并进行研究定义。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机制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比和讨论。(2)Web2.0环境下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的理论探索与分析。从动机理论、媒介理论和认知理论出发,以机制、环境特征和个体认知三个角度对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机制的理论框架进行探索和分析。(3)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的实证模型构建。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实证的模型进行设计和构建。确定研究的指标的定义和分类,并对于指标的测量问卷进行设计,进而提出研究的假设。(4)Web2.0环境下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的模型的验证。通过相关的统计工具分析分析相关研究假设,探讨在Web2.0环境中,组织成员彼此间的知识共享绩效影响情况,并从机制上探讨Web2.0相关技术的使用是否能提升组织成员知识共享的效果及效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媒介理论、认知理论、动机理论和知识可及性等相关文献,归纳出Web2.0环境具有信息丰富性、主体互动性和知识可及性三个特性。在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者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能负载更丰富类型的信息内容,让传递信息者在Web2.0环境中能充分表达其意见想法,信息接受者因较高的互动可能,也可以充分的表达自身的需求,使信息接收者所接收的信息内容与传递者所想传达的信息内容二者彼此间的差距减小。另外,当个体遭遇问题且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不足以解决该问题时,利用Web2.0环境从外部搜寻,能较容易与拥有其所需知识的知识拥有者取得联系并获取所需知识。三种Web2.0环境的特征能显著改善知识共享的动机,并有效降低存在于个体彼此间知识共享制约因素,从而增进组织成员共享知识的绩效。(2)通过问卷验证,分析Web2.0环境特征对于组织知识共享机制的影响,及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个体彼此间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关系;直接性影响主要在于Web2.0环境所具有的信息丰富性、主体互动性和知识可及性能提升知识在组织成员间传递的效率和传递的准确性;间接性影响主要是能通过改善知识共享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并降低时间性障碍、空间性障碍和社会性障碍三种知识共享制约因子来提升对传递知识内容的了解与表达能力,增进个体间知识共享的绩效。(3)发现Web2.0环境对于增进个体彼此间知识共享的效果与对其变异的解释能力有限,如组织要增进组织内部成员彼此间知识共享的绩效,仅仅构建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对组织内部成员间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仍不够,要提升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绩效,需要有其它相关制度与环境相配合。(4)Web2.0环境对于个体彼此间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主要可区分为直接性与间接性影响。在间接性影响方面,由研究结果可知Web2.0环境能改善知识共享的动机需求,并有效降低知识共享制约因素的影响力,但也可能受其它本研究未考虑到的因素所干扰或产生中介和控制影响,使得降低知识共享障碍的效力无法有效地作用在知识共享绩效上;无法明显地提升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使得Web2.0环境对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的间接性影响力受阻而无法有效且充分地发挥。故组织在构建相应技术环境时,也须考虑到组织内部来自于环境、成员等影响信息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做适当地调整,才能使信息环境的效力发挥到最大。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eb2.0环境下科学研究中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073066)的部分研究内容。